8月25日,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24年度上半年工作会议在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50多名联盟成员单位领导和代表出席活动。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华南农业大学邓近平教授作国家生猪产业联盟工作汇报,中国工程院印遇龙院士,深圳京基智农公司副总裁谢永东和华中农业大学何启盖教授做了精彩主题报告分享。
据介绍,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09年9月筹建,2013年10月18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第三批国家试点联盟。发展至今,现有盟员单位88家,其中科研院所高校33家、企业55家,个人名义盟员221人。成员单位包括多家生猪产业链单位,如唐人神、新五丰、温氏、正虹等知名养殖龙头企业。由南京农业大学等16家在全国具有影响的联盟理事单位承担联盟技术指导中心,指导全国生猪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党委书记谭支良致辞
湖南农业大学贺建华教授新任代理理事长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华南农业大学邓近平教授作国家生猪产业联盟工作汇报
据邓近平介绍,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坚持“科技赋能,提质创新”,生猪种质资源科技创新、动态营养需求与精准营养供给、饲料与养殖替抗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联盟成立至今,立足湖南地方猪种业振兴,成立了岳麓山畜禽种业创新研究中心,成功绘制宁乡猪基因组图谱的为进一步挖掘其优异基因奠定了坚实基础,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应用于宁乡花猪肉质改良,并联合云南农业大学、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共建克隆与猪器官移植平台。
“十四五”期间,国家生猪联盟主成员分别在生猪动态精准营养、智慧养殖、饲料与养殖无抗、肠道健康调控及楼房养猪等领域申报成功相关项目,对助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其中“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猪禽动态营养需求与营养精准供给技术研究”、“新型饲用免疫调节肽创制”、“畜禽胃肠道和生殖道健康与营养调控技术”和“多层(楼房)养猪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性能评估”等项目引起行业广泛关注和讨论。
常务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汪以真教授,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马曦教授,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游金明教授,常务副理事长、南京农业大学黄瑞华教授,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熊本海教授,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李铁军研究员,副秘书长、吉林大学姜海龙教授,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政云等联盟成员代表为联盟工作献计献策。
中国工程院印遇龙院士作主题报告《“食用猪和医用猪”一猪三用》
印遇龙院士表示,种业已成为我国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急需在新一代生物育种技术上加大投入,实现“弯道超车”。
异种移植供体猪的临床应用研究在美国已批准,加强我国异种移植模式供体猪研究已经迫在眉睫,以避免美国的异种移植供体猪占领中国市场。他认为大动物疾病模型将培育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建议国家加快标准化认定,制定模型猪的国家标准。
深圳京基智农公司副总裁谢永东作主题报告《京基智农的现状与发展规划》
谢永东分享了京基智农的“6750模式”:闭群生产、全进全出、高生产效率。闭群繁育、一条龙生产6750模式:配置100头曾祖代种猪、650头祖代种猪、6000头二元母猪,并配备相应的72000头育肥栏位。实现原种猪-种猪-育肥的自循环,减少通过引种、运输等环节带来的生物安全威胁。
京基智农计划将进一步高质量提升现有资产效率,提升产床利用率至95%,有效增加20万头断奶苗,每条6750提高1.3万头。
华中农业大学何启盖教授作主题报告《重要猪细菌病流行动态和防治》
据何启盖介绍,监测结果显示,这两年检出率在第一位的细菌是副猪格拉瑟菌(以前称为副猪嗜血杆菌),第二位是猪链球菌病,第三位是巴氏杆菌。在副猪格拉瑟菌中,血清1型、4型、5型和13型是目前最常见的血清型,链球菌还是血清2型居多。临床混合感染还是以副猪格拉瑟菌和链球菌组合比较常见,在临床上要做好鉴别诊断。
本文由新猪派MX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4/6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