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瓢鸡”
在云南镇沅的无量山、哀牢山山区,生活着一种无尾椎骨、尾棕骨、尾羽、镰羽、尾脂腺的鸡,它看上去没尾巴,尾部像喝水的瓢,当地人称之为“瓢鸡”。
早前,农户不明白瓢鸡形成的原因,只觉得没尾巴的鸡不吉利,小鸡孵出来后大多被扔进山,让其自生自灭。因此在当地,瓢鸡也有“鬼鸡”之称。
这导致瓢鸡数量越来越少,到2006年全国第二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时,瓢鸡的原产地——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瓢鸡仅存栏201羽,濒临灭绝。
保种繁育、加大宣传、鼓励养殖……此后数年,镇沅县抢救式保护瓢鸡;扩大规模、科学养殖、延伸链条……构建从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到电子商务、品牌打造、文化展示的全产业链,将瓢鸡打造成舌尖上的致富产业,瓢鸡存栏达8.95万羽。
瓢鸡收购
具体工作中,当地为瓢鸡养殖户统一发放优质鸡苗,解决养殖户育苗率低、成活率低的现状。同时,通过大、中、小户型养殖模式和“集中+分散”养殖方式相结合,探索“扶大、带小”的“双带”致富模式,旨在走一条“集中规模养殖提质量,农户分散养殖保总量”的发展路子。
瓢鸡养得好,还要卖得好。当地以“镇沅瓢鸡”品牌为基础,通过统一屠宰加工、统一包装销售,依托公司自动化生熟两条线运作,合力打造瓢鸡“提起就走、打开就吃”的市场化、商品化目标。同时,借助网络直播宣传平台等进行线上线下销售,让瓢鸡进商场、进超市、进千家万户。
接下来,云南镇沅还将通过推进组织联建、产业联合、资源联通、效益共享,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抓住上海对口帮扶瓢鸡养殖厂建设项目的重要契机,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招商引资,千方百计为瓢鸡养殖产业降成本、提品质、稳产能、谋销路、增价格,打通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服务的整个链条,丰富乡村产业形态,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本文由新禽况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4/64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