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非洲猪瘟进入中国,国内猪场经历了恐慌、清栏、生物安全、复养……虽然损失惨痛,但积累的经验也是宝贵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全面重塑,猪场管理能力在危机中提升,猪场环境和设备也升级更新。专家普遍认为我国非洲猪瘟流行日趋复杂,急性伴随慢性是大趋势,因此生物安全目前仍是非洲猪瘟的主要防控手段。
南农猪会总结非瘟防控之战的最新经验,每年都会推出最新的研究进展。在此,收集整理往届南农猪会上,非瘟防控方面带来的精彩报告,温故知新,以便同行学习参考。
2024年6月28日-30日,第八届南农猪业大会暨2024钟山猪业展览会即将在南京如期举行。期待更多精彩报告,敬请关注。
我国非洲猪瘟流行特征和防控形势
扈荣良研究员(军事兽医研究所)
非洲猪瘟病的的变异
迄今为止24个基因型
EP153L和CD2v (EP402L):血吸附特性变异
HuB20株:我国自然变异株
LYG18株:我国第一个基因缺失株,80%以上死亡
JX21:多个部位缺失或插入,没有CD2v的缺失,但因突变提前终止,没有凝血性,多个位点的碱基变异,症状不显,应激加重。
未来预测:更多变异株出现、强度变弱、耐药变异、免疫逃避株、产生新的基因型的可能性
我国非洲猪瘟的防控
1. 降低乃至消除环境中病毒载量,降低发病率,实时监控,减少传染源病猪出圈
2. 切断传播途径
3. 通过不同方式的生物安全养殖,保护易感动物
4. 逐步开展SPF(无ASFV)环境创立,走净化之路
5. 流行严重地区适时推出安全的疫苗
6. 鼓励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
非洲猪瘟疫苗研究
1. 活疫苗
(1) 自然致弱株病毒
(2) 细胞适应致弱株
2. 灭活疫苗:佐剂是关键
3.亚单位疫苗
我国非洲猪瘟流行日趋复杂,急性伴随慢性是大趋势
生物安全目前仍是非洲猪瘟的主要防控手段
加快安全有效疫苗研究和应用,降低环境中ASFV载量是我国乃至全球非洲猪瘟防控研究面临的主要任务
非洲猪瘟净化应是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必由之路
我国非洲猪瘟流行动态
吴晓东研究员(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主任)
非洲猪瘟疫情形式
1、世界非洲猪瘟流行态势
2021年非洲猪瘟继续在全球扩张:中美洲再次发生疫情、欧洲新发疫情、亚洲新发疫情;
OLE数据:2021年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通报发生2924起家猪和7771起野猪疫情。
2、我国非洲猪瘟流行态势
截止2022年,中国共计发生疫情195起(家猪189起,野猪6起)
2021年,我国8个省份报疫情14起,累计病死1015头,扑杀3561头;
上述疫情中12起与生猪调运有关,1起疫情为复养失败(海南)。
3、非洲猪瘟当前流行特点
疫情零星散发,多由活猪调运引起;
病毒分布范围依然较广,不同地区均有分布;
进入秋冬季节,以及南方进入两季,感染情况明显增多;
农贸市场、无害化处理场、屠宰场病毒污染较为严重;
流行毒株呈现复杂化。
非洲猪瘟病毒(包括变异株)当前流行情况
1、传入中国毒株属于基因Ⅱ型、血清8型;
2、非洲猪瘟变异株发生明显变化:基因组序列、致病力等明显变化;
3、多省阳性样本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部分样本存在无明显人为引入的大片段缺失或重组;
4、非洲猪瘟变异株常见变异位点。
非洲猪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1、非洲猪癌变异株检测监测技术
ASFV基因缺失毒株检测技术:三重荧光PCR检测技术;
ASFV基因I、Ⅱ型鉴别检测技术:普通PCR扩增测序、荧光RAA检测、荧光OCR检测;
ASFV自然变异株监测技术:高变异基因进行扩增分析、全基因序列测定比对分析。
2、美国越南疫苗ASFV-G-ΔI177L评价
在猪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与母本毒株 Georgia 2007 相比生长动力学降低;
免疫后存在长时间病毒血症:ΔI177接种后存在高滴度病毒血症、口鼻免疫/攻毒仍存在低滴度病毒血症;
可在猪体内连续传代:随着在猪体内连续传代其复制水平逐渐增强;
免疫后攻毒血液中未检测到强毒株。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建议:非洲猪瘟无疫小区
1、政策引领: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2021年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度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
2、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完善:防疫法、评估管理办法、管理技术规范、评分表、评审要素判定等均已完善;
3、建设成效:全国已有27个省份累计建成115个非洲猪瘟无疫小区;
4、下一步工作:加快构建分区防控、无疫区与无疫小区、净化场“三位一体”的新型区域化管理新格局。
非洲猪瘟流行新态下场内阻断传播的思考与建议
李金龙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李金龙教授认为,随着猪价的上涨,2022年对于养猪行业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在这场变革中,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值得我们去学习认知:高标准的生物安全将已成为养猪生产中生猪疾病防控的杀手锏;“全进全出(AI/A0)”生产方式将已成为养猪生产中最有效阻断疾病传播的防火墙;“全进全出(AI/A0)”生产方式成效取决于猪场内精准消毒程序的执行达标率。
非洲猪癌疫情流行新态势
1、演变新趋势
基因Ⅱ型野毒强毒株;
高致病性变异毒株;
低致病性基因缺失变异毒株;
基因Ⅰ型与Ⅱ型同时出现。
2、流行新趋势
野毒强毒与低致病性变异毒株同时流行;
变异毒株隐蔽性强;
非瘟多毒株同时存在;
感染后可28天以上无症状;
呼吸系统成为变异毒株病毒重点侵害对象。
3、野毒强毒感染临床症状变化
过往认知认为感染强毒的症状包括厌食、呕吐、身体发红、发烧;母猪流产;重症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妊娠母猪突然死亡;肥猪大猪突然死亡等。而今的变异毒株隐蔽性强,早期感染少有典型临床症状或呈无症状感染;侵袭对象也主要为呼吸系统、骨髓和胎盘等。
4、最新趋势
哈兽研在山东和河南地区均分离到了基因Ⅰ型非瘟病毒,且均为低毒力毒株;
两株基因Ⅰ型毒株均无血吸附活性;
与上世纪葡萄牙的基因Ⅰ型低致死毒株 NH/P68和OURT88/3 高度相似;
与欧洲及非洲早期的基因1型强毒株L60和Benin 97 存在较大差异。
猪场双向生物安全策略
1、切断传染病流行链条
消灭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增强易感群体抗病力。
2、避免错误思想
李金龙教授表明,过度使用消毒药等错误的思想会带来更多的隐患,只有科学使用才是王道。以火焰消毒为例,用猪肉和软骨作为受试对象,结果显示因开启火焰消毒设备激发的灰尘会导致更大的感染风险。
3、双向思维,内外兼修
外部防控:生物安全,从人员意识做起;
内部防控:阻断常态化传播风险,从猪舍改造做起。
场内阻断病毒传播防控建议
场内净化根除;
生物安全隔绝病毒;
超早期防范预警;
提高健康度;
精准防控、降本增效。
非洲猪瘟抗体检测数据解读与应用
黎先伟 法国IDvet现场技术支持经理
ASFV基本知识概述
1、病原学特点
非洲猪瘟病毒为线性双链 DNA病毒,共计1个血清型,9个血清亚群,24个基因型(B646L基因分型),不同基因型之间交叉保护性差。其主要的靶细胞是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A,不诱导中和抗体或水平低下。
2、编码蛋白
基因组编码共151~167种蛋白质,成熟的病毒粒子包含54种结构蛋白,重要编码及其功能如下表:
3、非洲猪瘟疫苗
越南已上市ASFV-G- △I177L非洲猪瘟疫苗,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商榷。
ASFV抗体监测必要性
1、猪场为什么要测非瘟抗体?
中国目前强弱毒株同时存在(基因缺失株、自然弱毒株、自然变异株等),“弱毒株”;
具有潜伏期更长:无症状感染,致病性弱、死亡率低:非典型临床症状,Ct值变化:排毒量低、呈间歇性阳性特点,因此弱毒株感染存在漏检的可能。
2、不测非瘟抗体会给猪场带来什么影响?
弱毒株潜伏期长,临床症状不明显,核酸检出率低,间接性排毒;
ASF大流行过去,在抗体和免疫功能的选择下,非瘟病毒出现变异是可能的;
西班牙非瘟参考实验室指出,在ASF呈地方流行的区域,确诊可疑病例最好用标准的血清学试验(ELISA);
猪感染无致病力或低致病力毒株时,血清学试验(ELISA)也许是检测感染动物的不可或缺的途径。
ASFV抗体监测思路
1、猪场如何监测非瘟抗体?
筛选:基于半纯化病毒抗原的间接ELISA或采购商品化ELISA试剂盒;
确诊:基于半纯化病毒抗原的免疫印迹;基于E70毒株感染传代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 。
2、猪场如何选择适合的非瘟抗体试剂盒?
检测目的——初筛:提高真阳性的检出率,即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适用于阳性拔牙场、早期诊断、从外引种、日常监测;
检测目的——复核:提高真阴性的检出率,即提高诊断的特异性,适用于感染中后期(耐过猪)、日常监测、可疑样本复检;
试剂盒性能: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品牌、包被蛋白、生产工艺等;
样本类型选择:血清、血浆、口腔液样本等。
ASFV抗体结果判读
1、弱毒株核酸检出率低,若发现非瘟抗体阳性猪,且经复检均为阳性,即使没有临床症状,也建议淘汰处理。
2、“拔牙”猪群对出现临床症状的发病栋舍采集口腔液样本进行检测。
3、结合临床综合判定
核酸、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生产情况相结合;
对同一动物的不同部位(如口鼻拭子、血液、胎衣、脐带血等)采样检测,尤其是针对异常猪;
对于存在争议的样本,建议间隔3-5天后进行采样复检;
建立猪场风险评估体系。
2024年6月29日-7月1日南京
期待精彩继续
本文由新猪派MX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4/61816.html
评论列表(1条)
期待预防非瘟有效措施的落地使用,给广大养猪老板减损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