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猪,推动绿色发展。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生猪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势在必行。
作为生猪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持续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通过低蛋白日粮、热交换系统、灭菌除臭系统等关键技术,以及沼气利用、水肥利用、光伏发电等关键措施,不断加强碳减排力度,主动构建行业生态,探索出一条生猪产业绿色发展之路。同时,引入人才和科技力量,为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4月26日,牧原股份发布《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及2023绿色低碳行动报告,展现了牧原股份践行绿色低碳肉食方面的构想、行动与成果。也是牧原股份向全社会交上的“绿色”成绩单。
初夏时节,处处生机勃发,升腾万千气象。
在内乡县余关镇大花岭村,占地2800亩的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格外显眼,放眼望去,楼房式猪舍整齐排列,蔚为壮观。
“这是猪场吗?怎么没啥臭味儿?”笔者心生疑惑。
“我们公司创新研发了空气过滤猪舍,出风端安装灭菌除臭系统,养殖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集气管道收集后经过该系统净化处理,氨气去除率达到97.3%。”综合体负责人张龙飞介绍。2023年,牧原累计减少氨排放2.67万吨,相当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2.52万吨CO₂e。
如果空气过滤猪舍是牧原的除臭“法宝”,这个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模式肉食产业综合体里,到处都是节能降碳的绿色“武器”。
低碳饲料。2023年牧原持续加强低豆日粮研发投入,针对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类型的猪群,探索最适营养需要,通过变频混合技术,建立动态调整的营养配比,在满足猪群营养需要的同时,降低豆粕使用量,避免过量蛋白摄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联合西湖大学推进合成生物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落地,推进豆粕减量替代,未来养猪可减少2000万吨大豆使用。同时,致力于构建疫病防控“天网工程”,创新智能饲喂、智能环控、智能巡检等智能装备,提升猪群健康,管理精细化到每个猪舍、每头猪,提升养殖效率,提升粮食资源的转化效率。2023年牧原豆粕用量占比进一步降低,由2022年的7.3%降低至5.7%,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3%,相当于每头猪节省大豆31.20kg,减少氮排放8.07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4.66万吨CO₂e。
无供热猪舍。为减少供热能源消耗,牧原研发应用无供热猪舍,通过猪舍墙体加装保温板,对进、出风实行热交换,将排放废气的热量进行回收,减少猪舍热量损失,冬季供暖从源头上不使用天然气和煤炭的消耗,实现了节能减排。2023年,通过无供热猪舍节省的能源消耗,相当于减少标煤使用 33.35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86.70万吨CO₂e。
……
2023年,牧原聚焦自身温室气体减排,开展全业务链碳减排行动,不断加强低碳减排力度。整体碳排放量强度较2022年降低3.4%。
如果你深入地了解牧原,就会发现,牧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作为传统行业,它无时无刻不在打破行业“壁垒”,突破行业“瓶颈”。“养殖—水肥—绿色农业”的种养循环之路,也一样是“创”出来的。
要让养猪产业“绿”起来,直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一个养殖场就是一个循环经济体。专注养猪30余年,在养殖环保上,牧原将高效养殖和农业发展有机融合,发展“养殖—水肥—绿色农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因地制宜推广水肥粪肥资源化利用,开展“猪养田,田养猪”生态化循环。
初春时,河北新河牧原农牧有限公司举办的“助力春管春耕,种养结合”农技服务宣讲会,吸引了周边70余名村民参加。
水肥还田有何流程?有何好处?农艺师们讲得认真,村民们听得仔细。
村民席寿京作为水肥还田技术的受益者,开心地介绍着自己的心得体会:“家里东北方向的地最差,种玉米不收,用牧原公司处理后的水肥浇地后,收成好了。”
“自己家麦子地和玉米地都挨着牧原场区,用水肥浇地比不用强太多了,产量相差不少。”村民张圣全连忙补充道。
截至目前,牧原已在养殖场周边免费为农户铺设支农管网2689.29万米,推动水肥替代化肥。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牧原300名专业农艺师扎根乡村,因地制宜开展农作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根据《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按照不同地力条件、不同作物、不同产量目标,将无害化处理好的粪肥按照科学还田量,供应给需肥地块使用,已打通小麦、玉米、水稻、红薯、沃柑、莲藕、茭白、菠萝等39种农作物的资源化利用路径。并依据作物生长周期,适时开展农技服务和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做好施肥调查和效果监测,做到精准防治、精准施肥,确保作物养分需求的同时,实现化肥减量替代,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户增收。
为了扩大水肥还田的应用范围,牧原不断探索新领域,探索新问题。
黑龙江黑土地保护及水肥高效利用、元素循环路径探索和碳氮双减项目;江苏滨海盐渍土稻麦种植模式水肥利用元素循环路径探索及安全施肥技术;河南酸性土麦玉轮作模式水肥安全利用及高效种植模式探索……2023年,牧原在河南、河北、黑龙江、江苏、广西等地打造7个农业研发基地,着重探索不同地区、作物和气候条件下粪肥还田的利用方式,致力于探索粪肥的安全和推动可持续利用,提高种养循环的生态水平,提升农业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023年,牧原服务乡村13035个,涵养农田452.07万亩,开展农技服务9759次,培训农民29.83万人次,实现化肥减量14.68万吨,助农减投增收14.82亿元。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来到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州牧原30场,一片新绿中,50余栋养猪场整齐排列。屋顶上光伏板排成行、连成片,汇成一片“蓝海”,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
“2023年,我们场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入运营,项目装机容量达到5.34MW,实现年发电量534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17.81吨。”雷州牧原30场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面对外界对牧原股份布局光伏产业举动的解读,牧原股份首席法务官袁合宾说:“牧原做新能源的目的一是为了满足各场(厂)自身需要,余电上网,降低养殖、屠宰过程中的用电成本;二是进行绿色能源的开发,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低碳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自发自用光伏能源是牧原实现“双碳”目标的又一探索。它充分利用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推进“牧光互补”光伏发电,截至2023年年末,光伏累计装机量207.9MW,其中,2023年新增装机容量 117.4MW;2023年1—12月份累计发电量3688.4万度,支撑养殖场、屠宰厂能源结构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52万吨CO₂e。
在新能源利用方面,牧原除了布局“光”,还要利用“气”。
“我们不断地探索沼气综合利用方式,将养殖粪水产生的沼气经过脱水、脱硫净化后,输送至饲料厂锅炉、无害化车间锅炉、沼气发电机及其他设备利用。”在内乡综合体建设沼气提纯现场,项目负责人说,“内乡综合体建设沼气提纯项目采用变压吸附法将养殖场产生的沼气提纯为甲烷含量96%以上的生物天然气,通过罐车运输至周边饲料厂燃烧利用,该项目每年可生产生物天然气385万m³,节省标煤4675吨。”
2023年,牧原新建沼气利用工程30个,其中沼气发电工程9个,累计装机量16MW,年最大可发电量8424万度。2023年全年沼气利用量3445万m³,节省天然气2239万m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83.78万吨CO₂e。
光伏发电、废水回收、余热回收……2023年,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持续加强绿色管理和模式创新,按照《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36132—2018)等标准,构建全产业链的绿色制造体系,围绕“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不断打造生态、智能的现代工厂,践行工业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转型升级。牧原肉食内乡屠宰厂已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如今,无纸化办公、绿色出行、光盘行动等一系列绿色办公、生活方式已成为牧原人自觉遵守的准则。“绿色低碳”理念深深地植入14万牧原人的心中。
而作为中国生猪产业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引领者,2023年,牧原在共创共享论坛中发出倡议:倡议行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打造无污染低碳排的绿色养殖模式,让人们吃上放心猪肉。
2024年,牧原将持续聚焦为大众提供高品质猪肉,深耕主业,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并与各方共同助力行业升级,为构筑绿色低碳未来贡献牧原力量。
本文由新猪派MX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4/6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