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致富路上新“鸡”遇 勤劳创造新生活

近日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广西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南华村山坡上的一处鸡舍里却是暖洋洋的。鸡舍内,八台暖风机呼呼作响,小鸡或踱或卧,怡然自得。鸡舍主人黎建停正在鸡舍里检查饮水设备,妻子陆秀海通过操作自动化喂食流水线给肉鸡投食。“我的鸡舍是百济镇第一间环控鸡舍,再过半个月我就可以减少供暖,等待出栏了。”据黎建停介绍,这已经是他养殖的第七批肉鸡,目前存栏量达13500羽,预计2月底就能出栏。

助力乡村振兴|致富路上新“鸡”遇  勤劳创造新生活

黎建停与妻子陆秀海正在检查自动料线出料情况。管少华摄
 
今年48岁的黎建停是一名残疾人,因为幼年时的一次意外,导致胯骨受伤,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落下了终身残疾。虽然身体不方便,但勤劳的种子一直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他乐观向上,早年间在建筑工地务工,因为先天的残疾,他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工地上他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迟的一个。妻子则在家务农和照顾孩子,两人一起努力经营生活。但随着两个儿子外出求学,家里的经济情况越发紧张起来。这几年,随着乡村振兴的春风吹遍了乡村大地,而不再年轻的黎建停也思考着回到家乡如何营生的问题。
助力乡村振兴|致富路上新“鸡”遇  勤劳创造新生活
黎建停正在检查鸡舍自动水线装置。管少华摄
2020年初,经过考察和学习,黎建停决定与温氏公司合作发展肉鸡养殖。然而刚开始,仅是场地问题就让他犯了难——他在自家坡地围起的养殖场并不符合温氏公司的标准。“既然决定做了,就一定要做好。”黎建停咬牙下定决心,通过贷款及向亲友借款,筹集了3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邕宁区残联还向其发放了自主创业扶助金及小额贷款利息补贴。2020年底,在各方帮助下,占地1200平方米、配备风机、水帘、水暖锅炉保温及自动水线、料线的养鸡场终于建成。
但规模养殖毕竟与普通散养的形式不同,黎建停发展养殖的道路起初并不顺利。由于经验,技术都还不成熟,黎建停养殖的第一批肉鸡脱温过早,导致小鸡扎堆取暖,加上空气不流通,氨气浓度过大,部分小鸡出现眼睛和头部红肿的情况,只能紧急加打疫苗,于是出栏时间一再推迟,每天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饲料喂养,成本增加,造成了亏损。
然而这次亏损并没有让黎建停气馁,他迅速找到温氏公司的技术员请教养殖技术。通过技术员的讲解,他不仅懂得了保温技巧,还了解到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有专人值守,以防中途停电,鸡舍内温度失调,空气流通不畅。在意识到自己在养殖方面的不足之后,黎建停在技术员指导下进一步改造了鸡舍,加配了发电机,重整旗鼓,一头扎在了鸡舍里,喂饲料、烧锅炉、打扫鸡舍、自学鸡群防病治病知识……因为时时挂念着,有时晚上只睡两个小时的囫囵觉就返回鸡舍看顾锅炉。通过刻苦努力和日渐成熟的养鸡技能,黎建停的养鸡产业现已初具规模。“个头较小的肉鸡需要隔开喂养,否则可能吃不上饲料。”黎建停一边检查鸡舍情况一边滔滔不绝,如今的他俨然成为了一名养鸡专家。
“他几乎一天24小时都待在鸡舍里。”南华村党总支部副书记黎建策说,吃苦耐劳是黎建停给他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残疾人创业本就比普通人艰辛得多,更何况黎建停选择了发展养殖,光是日常搬运80斤重的鸡饲料就已困难重重。但黎建停凭借着过人的毅力,还有一股子不做出一点成绩不罢休的狠劲,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从2020年创业初期的艰难到2022年创业初有成效,黎建停至今已成功养殖出栏6批肉鸡,成活率达到97%,而且精心喂养下的肉鸡比普通鸡舍养殖出栏的肉鸡每只要重上五到六两,每批收入大约在五万元,一年可养殖3到4批,收入近20万元。随着养殖规模的加大和收入的增加,黎建停不仅建起了3层的新房子,创业初期和亲戚朋友借来的启动资金也正逐步还清。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黎建停带着他的期许,在致富的道路上逐梦前行。
 
(管少华 覃捷 吴文德)

 

转载自“邕宁发布”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新禽况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3/434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新禽况的头像新禽况编辑部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