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政协委员、乐夫农业副总经理董平天:实施农村供水改造提升 确保农村群众持续喝上“放心水”

建议各级政府早谋划、早实施农村供水改造提升,早日确保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供水是乡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市政协组织有关专家和职能部门就“实施农村供水改造提升,确保农村群众持续喝上‘放心水’”进行了深入调研。经市委、市政府多年努力,共投入30多亿元,在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已建成496宗农村供水工程,实现了行政村、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9.5%以上,水质合格率大幅提升,但农村供水建设管理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水处理消毒设施不完善。我市千人以下供水工程建设标准普遍偏低,点散线长,水处理消毒设施不完善的有127宗(占比25.6%),水质难以得到长期保障。还有建成后移交给当地村委或村小组管理的370宗(占比74.6%)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也存在同样问题,“放心水”难稳定。

二是供水工程管护存在短板。我市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有专业供水企业运行、个人承包经营、村组集体代管等多种方式,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专业化、信息化管理程度偏低,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存在着管护短板明显,容易导致管道堵塞、设施失效等问题,“放心水”难确保。

三是机制未建立,经费难落实。我市实现了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但是离“放心水”的要求仍然有距离,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部分先天不足亟待改造提升,存在着运维经费筹措困难,相关投入机制未及时配套,工程效益降低,管理不善等问题。“放心水”难持续。

为我市农村群众持续喝上“放心水”,我们提出三点建议:

一、突出重点,加快配套完善消毒设施。全市未配套完善消毒设施的农村供水工程仍有127宗(占比25.6%),水质不稳定,主要分布在惠东县多祝、安墩和龙门县地派、龙潭等边远山区,涉及农村人口约16.03万人。建议多渠道安排资金完成以上127宗农村供水工程消毒设施的配套完善,以保水质安全。

二、抓好示范,加快“三同五化”改造提升。惠阳区8宗农村供水设施中,有6宗已完成了“三同五化”改造,水质、水量得到良好保障,另外2宗规模以下小型水厂设施较简陋,可通过小规模改造提升和强化县域统管等措施,争取在2023年底或者2024年初在全市率先实现省政府确定的农村供水“三同五化”的目标。在惠东、龙门、博罗县选择适当的集中供水工程作为先行示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提升。建议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完成农村供水改造提升示范点建设,为全市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三、加强统筹,完善“三同五化”保障体系。建立我市农村供水“三同五化”保障体系,健全农村供水建管良性保障机制。以市级为统筹,县(区)为主体,推进农村供水工程的投资、建设与管理,做到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构建金融资本投入模式,创新融资模式采取多种形式的市场化融资模式,积极申报专项债用于农村供水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发展,优化水源配置,大力推进厂网延伸合并,推进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行标准化建设和改造,以补短板为重点,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升级和改造。实现一体化管理,依托大型供水企业的技术管理优势,建立统一的管护标准、管护制度、水价机制、监督考核规则,落实管护经费,建立农村供水工程水价调价机制和管护经费补贴机制。提高专业化运作水平,依法依规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和设立保护标志,建立统管单位和水厂自检、县(区)级抽检的水质检测监测体系。强化农村供水信息化智慧化服务,实现在线监控监测,全面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建议各级政府早谋划、早实施农村供水改造提升,早日确保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

本文由新禽况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3/43419.html

(8)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新禽况的头像新禽况编辑部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