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大”)发布了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于海大而言,2022年是收获的一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8亿-31亿元,取得自上市以来持续13年盈利的佳绩。
养猪产业方面,海大全年出栏生猪320万头,同比增幅超过60%,全年生猪养殖业务扭亏为盈。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海大养猪的初衷是什么?有多少产能?成本又是否具备竞争优势?
1
海大为什么要养猪?
其一是带动饲料业务增长。众所周知,海大以水产料起家,2022年销售饲料达2160万吨,位居全国第二,目标到2025年实现年销量4000万吨。通过发展养猪来驱动饲料销售,并取得优异成绩,2020-2021年海大猪料销量增幅远远超过其他品类,其中2021年销量同比更是翻了一番。去年海大基本完成了猪饲料产能的全国布局,预计未来猪料业务将迎来新的高速增长。
其二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尽管养猪不是绝对核心业务,但海大表示,公司希望在专业化的支撑下,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打造多维综合竞争力。
2
海大有多少养猪产能?
2015年,海大成立了养猪事业部(广州市益豚猪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养猪业。海大养猪走的是“稳扎稳打”路线,董事长薛华表示,公司的核心是饲料,而养殖业务属于“种子业务”,公司会坚持做,但不会冒险。
截至2023年1月,海大在陕西、山东、江苏、湖南、湖北、贵州、广西、广东8个省(区)布局了45家养猪分公司,划分为13个片区,规划近1000万头生猪产能。截至2022年底,海大拥有能繁母猪15万头,从布局上来看,其养猪板块主要在南方,例如广东、广西、湖南,其中在广东茂名、韶关、清远等地市布局产能超过500万头。
3 海大在我国养猪业的排名如何?
以生猪出栏量数据来评定,2022年海大出栏生猪320万头,同比增长62%,自宣布成立养猪事业部到出栏量进入全国前二十强,历时六年时间,年复合增长率为48.37%。
在过去几年里,海大养猪未进行疯狂扩张,对比新希望和双胞胎,增速相对缓慢。双胞胎仅用了四年时间,生猪出栏量就从不足百万头发展到千万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6.26%;新希望同样不可小觑,2022年出栏1461万头跃居全国第三,近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2.38%。
4 海大养猪业务用的什么经营模式?
“自繁自养+养殖小区”与“公司+农户”相结合。海大最早是以“公司+农户”模式切入养猪,早期采用该模式养殖的猪占比高,如在海大2018年出栏的肥猪中占比高达71%。
“公司+农户”模式下,海大为农户提供所需的猪苗、饲料、疫苗等产品,这就要求公司必须拥有充足的猪苗供应,因而猪苗场在海大的养猪项目中十分常见,例如海大生态养殖酒房麻夫项目年产仔猪25万头,韶关生猪屠宰与冷链物流项目打造“猪苗-动保-饲料-养猪-肉品”全产业链模式等。
海大贵州爱科欣种猪场
2021年海大外购仔猪130万头,占到了全年出栏总量的62%。而随着项目的投产及自有育种体系的建设,海大的“自繁自养”模式也得以建立,一改过去仔猪依赖外购的局面。2022年,贵州爱科欣种猪场实现首次对外销售种猪,其所培育的法系长白种公猪也在全国种猪性能评估测定中,夺得综合性能指数第一名。
据悉,作为海大首个核心GGP种猪育种场,贵州爱科欣种猪场年出栏曾祖代种猪3万余头,通过组建祖代场、大群体母猪场的核心群,让海大整个养猪板块真正形成了闭群生产。
5 海大的养猪成本如何?
据企业公告,海大2022年上半年出栏生猪160万头,实现营收26.59亿元,生猪养殖业务归母净利润为-3.68亿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海大生猪头均收入约1663元,净利润约为-231元/头,如果出栏头均重为115公斤,则海大的完全成本约为16.5元/公斤。
与其他12家上市企业相比,海大的成本位居行业中上游水平,仅次于牧原、神农、温氏。
2022年以来,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涨至高位,让养猪业加速进入极限降本时代。海大围绕“增效降本”提出了“5把砍刀”方针,以母猪场为重点,紧抓人均效率、工作流程、设备利用率、产线利用率、生产生活物资利用等方面的优化和改善,助力公司成功实现2022年全年生猪养殖业务的扭亏为盈。
6 海大是否开展了楼房养猪?
答案是有的。据新猪派统计,截至2022年末,海大已布局、建设5个楼房养猪项目,其中海大罗定益豚生猪现代化繁育基地总投资25亿元,集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冷链配送为一体,建设1-5个楼房生猪育肥小区,配套建设年产30万吨的饲料厂、年屠宰100万头的生猪屠宰场等,年出栏生猪可达100万头。
海大“步步为营”的养猪方针在楼房养猪上得到了贯彻。海大认为,楼房养猪具有节省土地利用效率等优势,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海大发展生猪养殖的需求,但业界对其褒贬不一,公司也处于摸索中,因而5个楼房项目均为育肥场,尚未有母猪场建设。
本文由新猪派MX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3/4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