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阳性率不降反升?谭涛:防控蓝耳要从源头做起,“三三制原则”是关键

“从源头抓起,掌握病毒特性,防控蓝耳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礼蓝动保猪业务技术服务总监谭涛博士在新猪派直播间分享《从源治蓝:蓝耳病四大规律与启示》时,如此强调到。

防控需寻源,蓝耳病毒感染遵循四大规律

非瘟后,尽管各猪场纷纷实施了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但蓝耳病感染情况依旧不容乐观,近两年养殖户普遍反馈蓝耳病的严重性甚至超越了非瘟。谭涛指出,蓝耳病毒难以防控的主要原因在于毒株的多样性,从1996年在国内被首次发现以来,相继出现了HP-PRRS、NADC-30 like、NADC-34 like等毒株,优势毒株不断变化,疫苗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变异速度。

蓝耳病是一种复杂疾病,防控该病需要在实践中了解病毒传播规律,根据规律来制定防控方法,而“纸上谈兵”只会徒劳无功。谭涛表示,蓝耳病感染遵循四大规律:

第一,蓝耳病病原有四大源头:引种时带入、精液传播、场内循环及场内重组。要阻断传播就要由源头入手,其中防止引种和精液带毒是阻断传播的核心。减少场内循环和场内重组需要减少感染猪的比例和降低病毒的排毒。

病原来源

第二,蓝耳病的传播是可控的。虽然有文献显示,在实验条件下蓝耳病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但是在养猪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空气传播并非是蓝耳病传播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蓝耳病阳性场,这与猪流感等快速传播的疾病不同。在多数猪场,蓝耳病在断奶混群后开始在保育猪中传播,经过2-4周即保育中后期才到达蓝耳病爆发的高峰。通过减少母猪群的带毒率和排毒,可以减少断奶仔猪蓝耳病的带毒比例,从而降低保育猪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第三,携带蓝耳病病毒的猪并不一定发病。蓝耳病的发病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带毒猪比例和带毒量。猪群中带毒的猪越多,蓝耳病发病越严重;对于个体猪只来说,体内蓝耳病毒含量越高则出现临床症状,当带毒量较低时甚至没有临床症状,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者”。因此,防控蓝耳病不一定要做净化,保持蓝耳病阳性稳定是性价比较高的一种模式。

第四,蓝耳病导致猪群死亡多是因为细菌性继发感染造成的并发症。多数感染蓝耳病的病猪最终是死于继发感染和炎症反应,因此抗菌消炎可以明显的降低蓝耳病造成的死亡,控制细菌性疾病与炎症反应是蓝耳病防治中的重要环节。

蓝耳病阳性率不降反升?谭涛:防控蓝耳要从源头做起,“三三制原则”是关键

综合防控“三三制原则”:1/3免疫,1/3管理,1/3药物

谭涛博士还提醒,蓝耳病感染猪场不一定造成典型的“流产风暴”和仔猪的高死亡率,也可能以亚临床感染的形式存在,如果母猪存在持续的繁殖障碍、母猪泌乳不佳、弱仔偏多、保育猪死淘率不明原因的逐渐上升等问题,就要多加留意蓝耳病感染率增加的问题。目前防控蓝耳病已有很多途径方法,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综合防控方案。

在防控实践上,谭涛博士强调,综合防控要遵循“三三制原则”,即做好免疫、科学管理、合理使用药物。

三三原则

对于“三三制原则”中,谭涛博士主要解释了两点。

一方面,对于疫苗选择存在两大原则,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两者无法同时保证的情况下,建议优先保证安全性。

另一方面,合理用药不是每种病菌都要配一种药,而是用简单的药物组合就能控制很多疾病。比如替米考星,其既可减缓蓝耳病病毒复制,又能控制继发感染,降低肺部的炎症反应,再搭配另一种广谱抗菌或抑菌药物如磺胺,就可以做到2种药物控制10种常见的猪细菌病,事半功倍。

蓝耳病阳性率不降反升?谭涛:防控蓝耳要从源头做起,“三三制原则”是关键

合理保健结合科学免疫与管理,促进蓝耳病快速稳定

谭涛博士介绍,稳定蓝耳病应从两个方面入手,“母健”和“仔壮”。“母健”从源头阻断病原,“仔壮”进一步阻断传播。其中,后备母猪、怀孕母猪和保育猪是稳定蓝耳病的重点阶段。

他同时提供了两方面的防控方案。对于母猪,后备母猪进入隔离舍时需每天每头母猪添加泰勇(替米考星)4克+康舒秘1克,连续使用14天;经产母猪每头每天泰勇5克 + 康舒秘1克,每季度一次,每次连续两周。实践证明,如此使用可有效提升母猪繁育效果,减少死胎。

蓝耳病阳性率不降反升?谭涛:防控蓝耳要从源头做起,“三三制原则”是关键

保育猪则常因转群应激、免疫空白期、和混群交叉感染而易发病。谭涛博士给出的建议是,保育猪使用泰勇 100毫克/公斤体重+康舒秘30毫克/公斤体重,在断奶后使用两周,可减少死亡率和僵猪比例,提升均重。

“母健”可降低母猪流产和死胎情况,提高发情配种率、分娩率和产健仔数。仔壮则可提高产房仔猪的断奶重,降低产房死亡率;降低保育仔猪的死亡率,减少保育弱仔,提高保育转育肥的均重。合理的保健方案,结合科学免疫与管理,就能实现蓝耳病快速稳定。

蓝耳病阳性率不降反升?谭涛:防控蓝耳要从源头做起,“三三制原则”是关键

互动:蓝耳病毒变异增加检测难度,净化成本要综合考虑各方面

在直播的最后环节,谭涛与直播间的网友就蓝耳病防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干货满满:

问题1:非瘟后,蓝耳病的抗原检出率不降反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谭涛: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非瘟后,猪场防控猪病的重心转移到了非瘟上,一定程度忽视了蓝耳病的防控。第二,非瘟后,猪场对猪病的检测更为频繁,也增加了人员传播的可能性,第三,蓝耳病病毒的变异和重组问题很突出,不但野毒之间可以重组,活疫苗和野毒也可以重组。近两年来,几乎所有客户都反馈蓝耳病感染特别严重,其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非瘟,这就提醒各猪场要重新重视蓝耳病防控。

问题2:蓝耳病毒传入我国已有26年时间,近年来有什么新的变化?

谭涛:蓝耳病毒的变化,相信大家都有切身的感受。首先是毒株明显增多,由原来的经典毒株到变异株,蓝耳病毒新毒株不断出现,重组现象不断发生。与此前不同的是,当前同一个猪场可同时检测出多种毒株,毒株越来越多,感染情况也愈发复杂。另外,蓝耳病毒的变异亦给检测增加了难度,用细胞分离鉴定方法也无法轻松实现分离。综合来看,蓝耳病毒持续在演化,但不变的是依然难以控制。

问题3:请谈谈对蓝耳病净化的看法。蓝耳病净化的成本账该如何计算?

谭涛:第一,地理条件对猪场净化蓝耳病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位于养猪密集区,即便实现了净化,也无法长期保持阴性,花费大量成本也很难挡住病毒的重新爆发。如果具备净化的地理条件,就可以考虑安装空气过滤设施,来减少蓝耳病的爆发频次,例如从每年爆发减少到4-5年爆发一次。猪场要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来确定是否加装空气过滤设备。

第二,猪场的生产模式应该是两点式的,否则在进行封群净化时需要很长的时间。第三,猪场的人员配置、管理体系必须与净化的要求互相匹配,能够维持良好的运转。

蓝耳病净化的成本账需要猪场综合考虑长期闭群影响,以及硬件设备、批次化生产配套的人员和物力等多个方面。

问题4:市场对泰勇防控蓝耳病的反馈情况如何?猪场爆发蓝耳病时,能否用泰永紧急处理?

谭涛:从上市至今,泰勇已经通过了多年的市场考验,也得到了市场的正面反馈。举例来看,一猪场爆发蓝耳病,母猪流产现象严重,使用泰勇的方案后,基本在五天后就能明显看到流产率降低甚至停止。泰勇也能降低猪只的死亡率。在一次保育猪感染蓝耳病的试验中,使用泰勇的组别死亡率为8%,而使用其他公司方案的组死亡率则超过了30%。泰勇给客户带来的效益切实可见。我们也委托了扬州大学做了泰勇的试验,证明在巨噬细胞内可以降低蓝耳病毒含量,也委托了江苏农科院做了临床试验,证明了蓝耳病攻毒时使用泰勇可以明显降低临床发病。

猪场蓝耳病爆发时,我的建议是紧急治疗,疫苗注射后要近一个月才能有好的保护力,而在此期间,用泰勇就可以起到明显缓解蓝耳病感染、降低猪场的损失的效果。

本文由新猪派原创出品。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5)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新猪派LWH的头像新猪派LWH编辑部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