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泽峰,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数据分析师,专注生猪产业发展趋势和生猪行情周期性变化规律研究,对川渝地区生猪产业研究具有丰富的积累。
一、前情回顾
2022年二季度生猪行情价格变化时间节点有些出乎意料。川渝产能变动形势如何?市场价格变动的原因?首先回顾一下川渝产能变动趋势:
图2
图3
图1和图2是由生猪大数据中心联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共同监测编制川渝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指数,包含川渝地区所有200头存栏/年出栏500头规模以上的养殖单位,目前样本数量接近2.5万个。指数以19年7月为基期100点,22年5月,生猪存栏指数报273.1,能繁母猪指数报253.3。
2019年7月,按照当时公布的官方数据估算,川渝地区能繁和生猪存栏均较正常年份下降50%左右,即指数200点左右时,两项存栏接近正常水平。以此为依据,20年10月,结合当时的价格情况以及规模养殖扩张情况,预判猪价已经进入下行区间,要注意控制养殖风险。2021年3月,依托此数据推断,2021年猪价最少下探8元/斤,后来市场验证了这一判断。
单纯从指数数值看,目前生猪指数依然在270点以上,能繁母猪依然在240点以上,大大超过了正常保有量。结合图1的价格指数数据,和年初的价格走势,做出如下判断:“生猪产能接近供需平衡点,市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猪,但仍然过剩”。主要理由是去年6-9月初的价格缓慢下跌态势(持续3个月的略向下横盘),和今年1月中旬至春节假期的价格横盘。监测数据和产能判断南辕北辙,是否说明监测数据失真呢?其实不然,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监测样本之外的散户情况。
结合其他一些监测数据,估算了当时散养户去产能情况,判断“能繁母猪存栏指数240点以下的时候,才会出现供需关系主导的价格上涨”,当时2月能繁指数为246,即还需要去化2%左右。5月份能繁指数报253.3,散户的去化程度和去年低谷时期相差不大,因此依然维持当前生猪产能去化不足,仍然供略大于求的基本面判断。
二、猪价变动原因分析
前期生猪价格上涨逻辑是,政策引导+养殖期待+屠宰配合。具体来看
(3月初)政策端:猪价触发预警。养殖端:压栏等涨价。屠宰端:多收一点做冻品。结果:整个三月价格迟迟不涨,饲料价格涨,养殖户基本不敢太过压栏,出栏还算积极,屠宰端加大冻品入库,额外消化部分供给。
(4月)四月中旬,屠宰端发力,价格短时间飙升,头部屠企宰量上升,各种手段拓展渠道,有大扩张的趋势。规模次第往后的屠宰企业,为保市场、保渠道,被迫跟随涨价上量。大企业上量,末尾的小屠企,逐渐发现猪不好收了,跟着涨价。养殖端一看,真的涨价了,出现压栏、二次育肥。猪,短时间内似乎更少了。
(5月-6月)市场在兜兜转转中逐渐寻找平衡点和话语权,头部屠宰企业扩张抢占市场。随着压栏和二次育肥的逐渐加入,加上去年能繁去化高峰部分兑现,短期供给朝减量趋势发展,尾部屠宰企业停产减产。
猪粮比超过6:1,政策预计逐渐退出,头部屠宰试图压价扭转亏损;加上养殖端卖跌不卖涨,量不算很多的压栏和二次育肥抛售,价格或再度回调;整体产能依然保持充裕状态,最终价格和产能的波动都逐渐回归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最终,当前市场表现出 “猪涨肉难涨,屠宰难减量”的困惑状态。
三、后期走势展望
政策调控+屠宰内卷导致的猪价上涨,其实根本上没有改变供需关系的格局,因猪价短期大幅上涨引起的二次育肥、压栏、补栏等行为,实际上在集聚养殖端的风险,一个堰塞湖可能正在形成。如果观点成立,这轮反弹的拐点,可能出现在三个地方:一是国有屠宰扩张放缓,掉头压价,养殖抛售,价格转折;二是供需矛盾超过屠宰内卷形成的伪需求,即“屠宰量*宰后均重”增长超过10%以后;三是屠宰亏损超过龙头屠宰企业预期的阈值,屠宰企业市场策略调整。
以上仅代表专家观点。
敬请关注
畜牧产业经济观察
扫描二维码
关注最新畜牧产业经济资讯
本公众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牧产业经济课题组运营。团队重点围绕生猪、肉鸡、奶牛等畜禽产业开展畜牧业产业发展战略、产业经济和市场监测预警研究。
团队成员:
浦华、朱增勇、郝娜、李鹏程、森巴提、林挺、鲁帆、郭舒辰、马卓
联系方式:
puhua@caas.cn;zhuzengyong@caas.cn
本篇文章来源于 畜牧产业经济观察
本文由新猪派LSJ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2/3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