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超一亿人感染!鸡蛋沙门氏菌问题频发,专家力挺可生食标准!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目前已有11个主要欧洲国家报告了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有超过150例沙门氏菌相关疑似病例,而我国畜产品沙门氏菌含量也亟需得到关注。实际上,我国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多年来一直居于细菌性食品中毒的首位,有资料显示,引起沙门氏菌中毒的食品中,有90%以上是畜禽产品,其中蛋制品感染沙门氏菌情况尤为严重。
我国超90%以上沙门氏菌中毒食品
源于畜禽产品,尤其是蛋制品

 

根据相关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亿人感染沙门氏菌,其中有大约三成为儿童。感染者中大多数人会在短期内自行恢复,但也有大约15.5万人会死亡。感染沙门氏菌病的特点是急性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在感染后出现症状的人群中,10岁以下儿童受影响最大,约占病例的89%。
在中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也有70%-80%是沙门氏菌引起的。90%以上引起沙门氏菌中毒的食品是畜禽产品,也就是肉蛋奶。其中,蛋及蛋制品是沙门氏菌高检出产品。有调查显示,中国蛋及其制品沙门氏菌检出率为3.9%-43.7%。值得注意的是,鸡蛋中的沙门氏菌感染,不仅是外在病源从蛋壳外侵入,有报道称,如果母鸡被沙门氏菌感染,母鸡产的蛋中,有8.9%-50%的蛋被母鸡携带的沙门氏菌感染。
近年来,国内因鸡蛋导致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也时有耳闻。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蛋品消费国,每年鸡蛋消费量超过2900万吨,大约4000亿枚,如此庞大的蛋品消费量,蛋品沙门氏菌管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蛋品品质管控亟需升级
可生食鸡蛋标准引领发展

我国对沙门氏菌防控一直非常重视,在相关的食品安全规定中,对沙门氏菌都有着严格的限量要求,但鲜鸡蛋领域却缺乏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据了解,现行标准仅对鸡蛋的农兽药残留、金属残留等检测进行了规定,对于沙门氏菌却没有明确列明要求。

但国内蛋品消费对安全的需求促使部分蛋品企业走在前列,生食鸡蛋品牌黄天鹅于2021年主导发起建立《可生食鸡蛋团体标准》。这一举措得到许多行业专家认可,国家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杨严俊称,“可生食鸡蛋”是一个标准,它意味着高技术含量和一整套严苛的生产体系,是对鲜鸡蛋食用卫生和安全的更高标准。

此前,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常务理事、蛋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农大食品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美湖教授在谈及这一标准时就特别表示:“《可生食鸡蛋》团体标准科学完善,远高于目前的国标要求,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标准不仅对可生食鸡蛋这一高品质鸡蛋品类进行了准确定义,为整个行业生产的规范提供了标准,更符合目前蛋品消费升级的市场大趋势。”

全产业链安全保障
细致到终端销售控制

每年超一亿人感染!鸡蛋沙门氏菌问题频发,专家力挺可生食标准!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要做到保障鸡蛋安全并不容易,从种源开始,到饲料、孵化、养殖、鸡舍环境、人员流动、产蛋、包装、运输等等都需要杜绝病菌的侵入。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做得十分完备,成功做到产品不带菌,但是人们往往容易忽略终端销售过程中鸡蛋的病菌控制。在这个方面,黄天鹅采取由企业个体采购冰柜的形式,提供给卖场以进行可生食鸡蛋的低温保存,以保证全链条的鸡蛋品质与安全性。这个做法值得其他企业学习,但前提是蛋企已经建立了全产业链安全保障措施。

《可生食标准》之所以能够得到专家的肯定,是因为它符合国家对食品安全的严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就特别指出,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必须深化改革创新,遵循“最严”要求,建立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

从这一点来看,《可生食鸡蛋》团体标准建立了目前国内蛋品行业最严格的行业标准,同时从全产业链严格把控沙门氏菌、确保了蛋品安全。

对此,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副理事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朱庆教授就表示:“团体标准最大的价值在于把可生食鸡蛋的内涵定义下来,成为整个行业生产的规范,需要通过共同努力让标准在更大范围落地运用,从而带动蛋品行业的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经济网、新禽况整理

本文由新禽况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2/275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新禽况的头像新禽况编辑部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