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后,我国养猪业规模化进程加速,2020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占比达到57.1%,快于常年平均2个百分点。在规模化程度提升和非瘟大环境影响下,猪企越发重视养殖效益和生物安全,批次化生产开始广受青睐。相较于非瘟前,批次化生产的应用环境已然发生改变。
为探究新形势下养猪业批次化生产实施进程,新猪派联合国内批次化生产标杆企业宁波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发布《2022全国猪场批次化调研报告》(下称“《报告》”)。
调研超1082份样本
覆盖755家猪场、20个主要养猪省份
本期调研从前期筹划到《报告》最终发布,历经足足1年多时间。为确保数据能真实反映我国养猪业批次化生产情况,新猪派联合宁波三生面向全国猪场调研了1082份样本,调研对象包含经销商、宁波三生批次化技术老师、温氏股份、双胞胎等知名猪企负责人。
批次化生产调研过程
经细心核验,最终得到有效样本超700多个,涵盖755家猪场、295家种猪场、89家核心育种场,覆盖全国养猪主要省份 20 个;重庆、北京、天津 3 家直辖市;广西、内蒙古、新疆、宁夏共 4 个自治区。养猪重点省份调研猪场共计 623 家,占据了调研样本的83%。
行业规模化进程加快
受养猪红利刺激等因素影响,不少猪企在非瘟后疯狂扩张,加速养猪业规模化进程,规模猪场数量已由16.1万家增加至18万家;2021年已有4家巨头生猪出栏破千万头:牧原、正邦、温氏、双胞胎。
《报告》数据显示,规模化程度具体到省份来看,广东、河南、湖北均为养猪强省,其养猪规模化程度占比分别超过68%、73%、60%,而四川虽为养猪大省,但并非强省,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占比仅为40%。
批次化认可度高,近6成猪场已在开展
生产效率和生物安全是开展主因
究竟有多少猪场开展批次化生产呢?《报告》数据显示,近6成猪场已在进行批次化生产,超8成猪场认为有必要开展,可见猪场对批次化生产的必要性已逐渐形成共识。
大规模猪场开展比例更高
300 头以下猪场是潜在发展对象
非瘟后,上至牧原、温氏等头部企业,下至存栏300-500头母猪场均跨入批次化生产行列。
就不同母猪规模来看,从500头到1万头以上的猪场,批次化开展比例总体呈增加趋势,5000-1万头猪场开展比例达到了66%。300头以下猪场中正在考虑开展批次化生产占比高达50%,是未来的批次化发展对象。
开展批次化生产
人员素质与技术最为关键
批次化水平的高低受到猪场栏位限制、批次化产品与服务等因素影响。《报告》数据显示,认为“人员素质与技术”是影响批次化水平的关键因素的猪场比例达到了33.75%,远远高出输精方式等因素。如此看来,人员素质与技术是开展批次化生产最为关键的因素。
开展批次化生产
切实提升猪场效益
降本增效是当前养猪生产的管理重点,批次化生产与连续生产对比,能够通过提升猪群健康、提高母猪利用率、降低用药成本等方面,帮助猪场实现降本增效。
就拿固定资产折旧来说,批次化生产管理过程中,根据产房批次栏位数量、分娩率,确定每个批次的配种数量,以期达到产房、妊娠单元的最大化利用。
以500头母猪场为例,在未满负荷生产情况下,每减少50个单体栏空置,每头断奶仔猪销售成本就会相应减少5元。
批次化产品市场广阔
市场容量最大或达55.2亿
虽已有近6成猪场已开展批次化生产,但批次化产品市场依旧非常广阔。非瘟后,我国养猪业新投项目达700亿元,新增总产能4000万头,其中新建猪场投资占总投资额 85.5%,猪场增资扩建的投资额占比12.7%,生猪养殖市场规模高达1.2万亿元,批次化产品市场体量亦水涨船高。
相较于美国等国家,我国养猪业集中度仍较小。未来随着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批次化产品市场届时也将整体上涨,国内最大市场容量或可达55.2亿元。
非瘟不仅造成行业格局的改变,也带来技术的革新。处在生猪产业产能与技术变革的历史节点,新猪派联合宁波三生,以批次化生产进程为切入点,通过调研,用数据展示现象、洞悉趋势,用分析预判未来,为行业揭开产业变革下的猪场批次化生产的真实面貌。
《2022全国猪场批次化调研报告》的发布,弥补了我国养猪业在批次化生产上报告的空白,摸清了各省份生猪养殖具象,勾勒出清晰的养猪产业格局。与此同时,理清猪场批次化生产的关键点与难点,用可靠数据分析纠正行业对批次化生产的错误认知,助推批次化生产这一安全、高效的生产模式更好地应用于我国养猪业,推动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此,我国养猪业首份批次化生产调研报告正式发布!
《2022全国猪场批次化调研报告》在数据调研、报告撰写等过程中,得到了众多行业人士、单位的大力支持。
本文由新猪派原创出品。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