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新牧网-新猪派原创独家报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牧原成立8大育种公司:抢滩800亿种猪市场|正业生物特约2021探寻中国好种猪
新牧网新猪派记者 李丹
种业翻身仗怎么打?有种才是核心。今年,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宣布成立8家专业育种公司,强化育种,补充产品结构。
据悉,牧原目前产能仍处于快速扩张期,截至2020 年12月底,牧原能繁母猪存栏为262.4万头,后备母猪存栏为131.9万头。成立专业的育种公司能保障 2021年高出栏量需求,同时补充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2020年卖了64.3万头种猪
2021年需求持续扩大
2020年牧原共计出售64.3万头种猪与594.8万头仔猪,为近5年来新高。
非瘟后大量种猪遭到处置,种猪供应急减并且可供销售的种猪短缺。2019年末以后,猪只市场整体缓慢复苏。2020-2021年种猪短缺叠加好行情,全国各地对种猪的需求上升,业内人士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可达到800亿元。在此情况下,大型种猪公司将有机会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此外非洲猪瘟变异毒株的出现加大了疫情防控难度,但新毒株并非完全不可控,也不是行业新一轮的灾难,仅是会加速行业的竞争格局重塑。此时,有能力的育种公司彰显优势。并且随着疫情的影响,种猪在2021年依旧会有比较利好的发展空间。
8大育种公司遍布
河南、广西、江西、陕西四省
这次牧原成立的8家育种公司,其中河南有4家,分别在南阳、信阳。据悉,南阳除了是牧原总部基地外,也是河南的生猪出栏大市,2020年出栏517.94万头,占全省生猪出栏的12%。此外,牧原在南阳的产能储备高达700万头。很明显,在牧原在南阳布局种猪公司除了满足市场外,也兼顾自销。
在广西成立两家专业育种公司,定位在于南方市场。总所周知,广西是非瘟后养殖大集团投资最密集的省份之一,加上紧靠广东这个生猪消费大省,未来对种猪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产业集约化后
各大猪企将发力种猪
育种需要时间,育种企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时间。华中农业大学一位从事动物繁育研究的教授为我们纵向梳理了中国育种产业的发展。
在这位不愿具名的教授看来,育种技术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但国内养猪业的竞争还没到育种技术层面,还处于比较粗放的、拼市场规模的阶段,“产业只有走向成熟,走向高精尖,这个时候育种的重要性才会体现出来。”
该教授认为,只有养猪产业发展成熟,才能带来种猪繁育的兴盛,“一个只养几百头猪的企业来做育种,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养猪产业工业化、集约化之后,育种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方能显现。在此之前,养猪企业大都在跑马圈地,力图把规模、产能做上去。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讲,原来的种猪产业是附属于养殖业的,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据本质上看,国内猪的育种业发展不足并非国家不重视,而是市场规律发展使然。国内企业真正开始重视育种工作,应该还不超过 5 年,刘永好突出强调育种,也是因为其规模大了之后有了动力,而其他企业如温氏早在 10 年前就开始了布局。
目前问题的关键是,一头进口种猪三五年后就基本失去了繁殖价值。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还得引进。我国每年要进口约2万头种猪,前两年平均每头价格是3万元,今年因为疫情涨到 4万元。而全世界种猪繁育技术主要被丹麦、法国和美国等少数国家垄断,因此在这方面我们面临和芯片类似的困局。
国产“猪芯片”缺失,一方面是由于过去养殖规模化、集中度太低,对养殖业基础研究不够,育种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育种工作投入高、见效慢,大家都不愿意干。这就导致我国种猪市场基本成了洋猪的天下,市场上销售的仔猪 90%属于洋猪的后代。
未来随着养殖集团规模化效应的释放,种猪的育种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必将纷纷成立专业育种公司,以供企业内部使用以及满足市场。
本文作者:
本文由积牧网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1/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