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猪先强种!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培训及技术交流会在穗举行

/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处长刘丑生解读《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处长刘丑生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谁来做4个维度对《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进行解读。他表示,实施新一期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是对上一期计划的延续和提升,通过加大生猪育种的投入,加强育种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完善育种机制,提高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水平,提升我国种猪性能,缩小与世界种业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计划实施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瘦肉型品种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保障更高水平的良种供给,以地方猪遗传资源为素材培育的特色品种能充分满足多元化市场消费需求。

刘丑生介绍,新一轮主要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把坚持自主创新摆在首位,将开启我国畜禽种业发展的自主创新引领阶段,实现从数量型到质量型,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本期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有5大重点任务,通过企业、专家、政府、社会4方面协同创新,打造协同高效的育种体系;构建构建全产业链育种数据体系;提高生猪育种服务效能;提升品种创新和资源利用水平以及完善种猪生物安全体系。

刘丑生表示,新一期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亮点主要有5个,一是扩大了品种涵盖范围,增加了地方猪及培育品种。二是建立了育种大数据库,向全产业链获取育种数据,旨在培育一批全产业链育种企业。三是育种体系全面升级,基于“国家生猪育种场+国家核心种公猪站+国家生猪战略种源基地”,建立统筹兼顾、系统完善、前瞻布局的育种框架。四是建立多元化高效育种技术服务体系,提出坚持市场化方向,培育一批技术先进、运作规范的社会化育种服务组织。五是强化疫病净化,提高种源健康水平。

/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处长刘丑生解读《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管理办法》

刘丑生随后解读了《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管理办法》,他介绍,为保障新一轮遗传改良计划高质量实施,相关部门制定了本办法,新一期实施管理办法以衔接、规范和并行作为出发点,明确组织分工、国家核心场遴选与核验条件、国家核心场的职责与权力、监督管理办法、保证措施等内容。

/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高级畜牧师邱小田解读《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管理办法》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高级畜牧师邱小田现场解读了《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管理办法》。邱小田首先为大家梳理各项政策的脉络,他表示,《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是纲领性指导文件,《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管理办法》是以改良计划为准则制定的总的实施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生猪产业特点制定了《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管理办法》,所以该办法在内容上和《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管理办法》一脉相承。随后,邱小田详细解释了国家生猪核心场的遴选条件与程序、核验制度、核心场职责与权利、监督与管理办法等内容。

/

全国畜牧总站高级畜牧师邱小田解读《种猪遗传评估数据管理要求》

紧接着,邱小田围绕种猪性能数据的管理方式、如何科学利用种猪性能测定数据、评估中心工作职责等内容解读了《种猪遗传评估数据管理要求》。邱小田强调,核心场一定要重视数据的记录与上传,确保数据准确无误。报告最后,邱小田总结道,数字化育种是现代化动物育种的精髓,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通过对足够数量的数据的科学测定与分析,挖掘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分享
《生猪联合育种新模式探讨》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介绍,我国生猪种业产业规模很大,前30%核心场的繁殖性能与国际水平接近,但种猪业也面临组织体系欠缺、科技创新要素分散、对薄弱的育种基础性技术关注不够等问题。“核心群组建和性能提升是我们目前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陈瑶生提出,要提升我国育种水平,必须开展联合育种,加强种企间基因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同时,必须重视性能测定数据的应用,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陈瑶生认为,未来猪育繁体系的群体遗传改进将基本依赖于父本高强度选择,一定要做好公猪性能提升。陈瑶生指出,种猪联合育种不是简单的几个企业通过种猪遗传资源交换建立遗传联系,而是通过搭建优秀种公猪资源共享体系,普惠带动繁育体系下游大中小生猪养殖群体,逐步实现从“客户”到“合作”再到“股东”的角色转换。他提出,我国种猪育种的主攻方向有5个,一是打造协同高效的育种体系;二是构建全产业链育种数据体系;三是提高生猪育种服务效能;四是提升品种创新和资源利用水平;五是构建和完善种猪生物安全体系。

做好性能测定是基础,落实生物安全是重点

/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剑锋分享《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及要求》

“离开了性能测定,育种工作和猪场的生产管理都无法正常开展。”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剑锋认为,种猪性能测定非常重要,这些数据是遗传评估、选种选配的基础和前提,是种猪遗传参数估计的依据,更是是猪群生产水平的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刘剑锋提出,性能测定工作不仅要在核心群内进行,更应该推广到扩繁场、商品场当中去,只有这样做才有利于构建育繁推一体的育种体系。

核心场应如何做好种猪性能测定?刘剑锋提出了5点建议,首先核心场在完成基础的必测项目之外,应根据市场化需求和企业自身定位,开发更多个性化性能测定方案。其次,核心场应注意品种登记的准确性,避免因图谱错误对遗传评估带来负面影响。另外,核心场应增强信心,坚持做好测定工作。同时核心场要以专业化育种公司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将育种工作与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做出特色。最后,育种核心场应该积极与下游企业构建育繁推一体的合作模式。

/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桂红分享《种猪场生物安全与净化》

“非瘟防控形势依然复杂,种猪场应该提高对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视程度。”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桂红表示,非瘟病毒十分顽强,在疫苗研制成功之前,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是种猪场最有效的防非途径。张桂红以某猪场为例,分析生物安全4级防护体系的作用,她表示,除了常规的洗消手段以外,常用的物资可以通过放置的形式灭毒,如彩布条等物资,可以在封闭的集装箱内放置一个月以后使用,这样可以确保非瘟病毒检测结果呈阴性。同时,张桂红建议要做好场外打料等措施,有条件的猪场可加装空气过滤装置以策万全。最后,张桂红强调,种猪场,尤其是国家核心场,必须重视猪场疫病的净化工作,因为它决定着种猪场今后的生存与发展。

/

温氏集团种猪事业部助理总裁向有为分享《温氏育种创新分享》

温氏集团种猪事业部助理总裁向有为就温氏种猪育种工作进行了分享,他介绍,温氏从1998年开展育种工作,分别在2005年和2015年育成两个国家审定的新配套系。温氏建有完善的育种育繁体系和管理体系,专注种猪选育和扩繁,不断输出优质种猪和精液。温氏集团在育种中率先使用了B超测定、料肉比测定、种猪育种管理系统、冷冻精液技术、体细胞克隆技术和全基因选择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并积极研发抗蓝耳病基因编辑猪、环境友好型基因工程猪等育种新材料。同时,温氏非常注重生物安全防控工作,建有高标准的“防非”体系,通过猪场双区管理、人员流程管控、物资流程管控、车辆流程管控等手段,保障种猪健康,目标是打造核心育种群体、区域种公猪站重大疾病“双阴”,经营性场蓝耳稳定的生产格局。

/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育种经理郝文杰分享《家育种猪集团的育种历程》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育种经理郝文杰向参会嘉宾介绍了家育集团的性能测定工作经验。她介绍,家育集团从测定硬件到人员配置上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公司在2020年全面应用分子育种技术,每周定期进行核心群公猪和母猪芯片检测。公司深知种猪性能测定的重要性,根据种猪群更新率、留种率、成活率挑选足够数量的生长猪进行测定,100kg测定每周进行一次,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坚持增加测定数量,从未间断。公司通过参照行业中最好的育种方法,行业数据和经验,再进行营养搭配的改良、优化,育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家育系种猪。

/
/

企业互动环节,专家们为参会企业代表答疑

在企业互动环节,刘剑锋,邱小田,张桂红,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潘玉春等专家就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与育种工作的衔接、核心育种场遴选与核验、种猪性能测定、种猪场生物安全与净化、基因组选择育种应用等内容与现场参会嘉宾进行交流。

/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陈三有出席会议

/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立贤出席会议

另外,现场还举行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座谈会,各位专家委员就专家组织机制的运转、核心场数据监测监管方式、生物安全防控等主题进行了讨论。
/

会议现场

本文由积牧君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1/90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积牧君的头像积牧君编辑部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