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变异毒株可怕?其实它的危害更大!‖周一见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吴昊晖
近日,一则《非瘟惊现变异毒株》的新闻在行业里刷屏。不过,在很多行业人士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秘密,甚至都不算啥新鲜事,仅笔者自己就已经听多个专家在讲课中提及。甚至早有专家预言,这将是比非瘟野毒更大的危害。
不过这篇新闻也带给了我们几点新信息的。首先是第一次有养猪大集团在采访中公开承认自己的猪场感染变异毒株。虽然数量仅有1000头,但至少对于许多普通养猪人来说,这算是一个实锤证据,变异株不再是一个传闻。另一点则是,明确的将变异毒株和非瘟疫苗联系在一起,当然新闻中受访专家都只是表示和“非法”疫苗有关。
变异毒株这个词其实对养猪人来说相当熟悉,比如著名的蓝耳病变异株,可能养猪人都听麻木了。病毒变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以说是病毒的生存本领之一。这次非瘟变异毒株能引起行业的特别关注。笔者认为背后也有几大原因。
第一是非瘟变异毒株可能已经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根据多位专家的共同意见,非瘟变异毒株与野毒的最大区别是,感染早期很少有典型临床症状,这导致很难对变异毒株进行早期发现。
非洲猪瘟病毒具有嗜免疫细胞的特性,因此,变异毒株感染的猪只在免疫系统不断被侵害、甚至完全被破坏之后,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但在这3~6个月的潜伏期内,经多次转群、并群等生产操作,感染源可能遍布多栋猪舍,因此非瘟变异毒株呈现多点同时发病的特点。这给定点清除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也带来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这对现有的养猪业主流生物安全防控非瘟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更令人担心的是,许多行业人士透露,非瘟变异毒株在养猪业的传播可能已经非常广泛。比如某实验室2020年末的检测数据显示,阳性样本中有近20%是变异毒株。而且变异毒株产生的后果也在逐渐体现。
猪价永远是行业变化最真实的体现,在一月中旬达到近期高峰之后,猪价在最近两周突然毫无征兆的迅速下跌,与之相伴的则是多方反映的猪场疫情抬头现象,近日也有某期货公司在调研报告中透露,冬季疫情导致仔猪死亡率连续3个月提升;母猪产能由北至南受损,北方预估20%,中部正在发展中,保守超过10%,南方元旦后开始严重,部分地区接近30%。如果说此前官方和大集团公布的各种数据让大家开始觉得养猪业防非复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话,变异毒株足以让所有养猪人重新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而变异毒株令人关注的另一个大因素是它的来源。“这肯定是人造的,不会是自然毒株。”专家的这个论断无疑令人震惊。当然这句话不是说这个毒株是有人故意制造出来投毒,相反它是来自于对非瘟防控的尝试。
非瘟疫苗的研发进度一直是行业最关心的事情。尽管国家肯定已经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到研发中,并且官方也多次公布不同阶段的进展良好,但始终还没能正式面世。中国从来不缺乏“聪明”人,养猪业也不例外。也许这些人觉得只要缺失几个基因就能做出非瘟疫苗,只要自己先用上疫苗,就能抢占行业先机,而不必再费时费力的做生物安全。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这样的弄巧成拙不仅害了这些“聪明”人,更是给整个行业带来了短时间难以消除的危害。
这无疑给整个养猪业再次敲醒警钟。中国养猪业过去三年在防非复产上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连OIE也承认中国成功创造了全新的防非模式。这一切不仅需要的是技术和成本上的巨大投入,关键还是尊重科学,脚踏实地的做事的精神。倘若因为短时间的养猪存栏数突飞猛进就开始沾沾自喜,甚至开始考虑在防非上走捷径,这才是比变异毒株更可怕的防非漏洞。
本文来源:《农财宝典》新牧网 责任编辑:龙振辉
标签
- 非洲猪瘟1056
- 变异36
下一篇:养户出栏积极供应充足 全国猪价
本文由积牧君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1/7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