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第十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主论坛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会议由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曹永国教授主持。明尼苏达大学刘爱民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副校长兼国际项目主任梅雷迪思·麦奎德女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重庆市畜牧协会秘书长袁昌定、大北农集团兆丰华生物董事长兼总裁范伟等为大会致辞。会议共有来自相关部门的领导,院校机构专家,协会、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代表等上千人参与,现场座无虚席。
主论坛现场
刘爱民教授致辞
印遇龙院士在现场作报告
印遇龙院士主论坛上作了以《动物生产潜力价值最大化解决方案》为主题的报告。印遇龙院士指出,目前国内生猪养殖正向着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转变,但生产水平较国外仍有不小差距。饲料成本是养殖最大的成本,他认为通过建立饲料原料快速评估体系、原料动态营养成分体系、动物动态营养需求体系、猪肉品质快速评价体系、养殖效益最大化动态营养体系,助力降本增效和猪肉产品提高溢价,对提升生猪养殖效益、降低饲料成本、缓解饲料蛋白资源紧缺有重要价值。展望未来,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实现精准饲喂闭环,从而提高效率。
蒙特斯·托雷莫勒教授视频报告
明尼苏达大学蒙特斯·托雷莫勒教授在《猪场的空气过滤:基本原理和优势》中表示,猪蓝耳病毒、流感病毒、支原体、流行性腹泻病毒等,可通过空气进行病原体传播。空气过滤,是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生猪养殖密度中等和比较高的地方。有研究表明,安装空气过滤系统之后,猪蓝耳病病毒在农场的爆发绿可降低80%,每头母猪每年净收益可增加38美元。安装过滤系统后,要定期维护检查,特别注意漏气的问题。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静电式过滤器的效率会越来越低,相比而言机械式过滤器在后期会表现更好。
曾振灵教授现场报告
在《减抗限抗政策下,抗菌药物在养猪业中的应展望》的主题报告中,华南农业大学曾振灵教授提到,2020年全国共有1655家兽药生产企业,其中化学药品企业1514家,生物制品企业119家,且主要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当前,新病毒持续被发现,而药物研发的速度变缓,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人类健康面临的威胁之一。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将使得行业最终“无药可用”。减抗禁抗政策的实施,生产一公斤肉所需抗菌药物明显降低,但也带来了猪因病毒感染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成活率下降的挑战。要实现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疫苗免疫是关键,生物安全是核心,良好的饲养管理是基础。切记不妖魔化、不滥用抗菌药,要合理使用抗菌药。
西蒙·奎尔蒂音频报告
猪肉贸易专家西蒙·奎尔蒂在《全球农业发展趋势》的报告中,分析了影响未来全球农业发展的几个潜在因素。他认为,拉尼娜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的干旱、降水等极端天气将可能对农产品的生产造成减产,进而影响饲料原料供应。由于新冠疫情的封锁,劳动力流动减少,发生由人工短缺而导致的用人成本上升。集装箱数量在急剧减少,大宗原料运输成本急剧上升,且运输时间更长。遍布多国的非洲猪瘟疫情会对生猪生产和供应产生持续的影响。不过由于新冠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升,消费者信心持续得到提振,这是一个潜在的利好。他预计,未来两年全球的肉类价格将呈现强势的走向。
当下国内生猪行情低迷,但养猪人还应继续做好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等基础的生产管理工作。大会主轮坛这四位专家分别从动物营养、疫病防控、全球行业趋势等方面作了报告分享,对养猪人修炼内功,提升穿越周期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据了解,本届李曼大会参会人数达到11036人。10月20日至22日,李曼大会三天时间内共分享100多场主题报告,内容涵盖养猪案例分析、中美养猪生产管理分享 、生猪生产数据的应用、抗生素的应用和食品安全、疾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监控与防治等内容。
本文由新猪派产业数据研究中心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1/1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