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信心 稳住生猪产能

从2019年至今,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国生猪生产处于持续恢复的良好势头,生猪产品价格也由峰值逐步回落。进入5月份以来,几方因素叠加,生猪价格接连下跌,猪粮比已跌破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养殖户大部分亏损,纷纷抛售又加剧了价格下挫,已有部分养殖户准备淘汰能繁母猪,急盼国家启动收储减少进口,行业存在焦虑不稳情绪。同时,个别省份又开始出现“限养”苗头。此时正值生猪产能即将恢复至常年水平的关键期,稳住信心、稳住生猪产能,防止来之不易的生产恢复向好局面发生逆转是当务之急。
 

 

近期价格连续下挫导致养殖户亏损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前期生猪产品价格相对较好,养殖压栏情况严重,很多养殖户将猪养到300斤甚至400斤,出栏活猪重量普遍比以前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间接增加了一成以上猪肉市场供应量;二是为稳定市场供给,生猪产品进口增加;三是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饲料、防疫、因种猪质量下降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等养殖各方面刚性成本居高不下。供应增加的同时,夏季已至、消费却进入淡季,消化不了那么多的供给。三增一降,价格就下来了,导致养殖户大面积亏损。/产业的稳定发展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有利。我们对价格要有正确认识,猪肉价格并不是越低越好。我国生猪基础产能稳在哪里?在一个个养殖户,一座座猪场,一项项科技攻关,如果养殖户没有合理利润甚至不能保本,刚刚恢复上来的供给形势很快就会逆转,一旦供应不足价格就会上涨,消费者就会受到影响。
 

 

信心泄下去容易提起来难,养殖户们还请少安毋躁,国家既会保障老百姓碗里不缺肉,也会考虑稳定生猪产能避免价格大起大落,防范猪价周期性的大幅波动已经纳入决策者考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后,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自然资源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海关总署等多个部委打破常规,创造性开展工作,建立部门会商机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制定发布政策和调整各项工作部署,加快生产,稳住价格,保障了城乡居民猪肉消费基本需求。
 

 

多部门协同作战的经验已经机制化,稳定产业发展的做法也在不断推出。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生猪产品信息平台在农业农村部官网正式上线。不仅显示有关生猪产品生产、价格、消费、进出口以及成本收益等季度和月度数据分析,同时还汇集近几年多部门出台的生猪产业发展相关重要政策。及时让养殖户、养殖企业了解到更为客观的市场信息,以便指导生产主体合理调整产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平抑市场价格波动。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对生猪及猪肉价格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供应稳。当价格过低时,将启动收储以托住市场,为养殖场户吃下“定心丸”,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淘汰。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6月21日-25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0∶1。按照《工作预案》规定,已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中央和地方将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7月5日,商务部发布消息,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近日启动2021年度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定于7月7日公开竞价收储本年度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2万吨。

 

政府这只手会做好越来越充足完善的托底准备,但前提是要在市场调节作用失灵的情况下才能强行干预,否则干扰市场发挥作用对产业长期健康发展不利。生猪产品信息平台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进口猪肉环比下降5.6%,5月份我国进口猪肉环比下降15.3%,这是对国内猪肉供需形势变化的调节反应。
/
产能增加非一日之功,产能消化也不会一下子到位,国家启动收储也需要一定条件,低价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养殖户要稳定心态,有战略定力和耐心,想方设法节本增效、渡过难关。继续防控好非洲猪瘟疫情,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变化,把握出栏节奏,避免过度压栏或集中抛售。在养殖成本管控方面再挖潜力,在行业调整期,加大“以质换量”力度,淘汰低产母猪,提高猪种质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同时,地方政府在关键时刻更要牢记主体责任,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尽可能稳定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主体长久发展的信心,稳住本区域生猪产能,不能看到产能已经上来就松劲,不能朝令夕改,雪上加霜去产能。在提振消费方面,可以通过给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等鼓励生猪产品消费,有助于稳住猪肉价格。
 

 

利用好市场调节功能,同时发挥宏观调控的兜底保障作用,最终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是多方共赢的发展目标,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

本文由网络采编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1/10150.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网络采编的头像网络采编VIP会员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