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对行业的冲击有目共睹,凡是能坚持到今天的猪场,无不在生物安全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如何更好的防控非洲猪瘟,猪场也希望得到专家更多的建议与指导。12月10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社、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主办,农财宝典、新牧网、牛羊宝典承办的2020第十届中国农牧业风云会暨2020首届中国匠心种猪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猪病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为大家介绍中国猪业生物安全的顶层设计。
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
非洲猪瘟流行已成常态化,生物安全是猪业发展的保障
据杨汉春介绍,当前非洲猪瘟流行呈常态化,病毒污染面大、传染源与污染源多样、养殖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威胁我国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杨汉春认为根除非洲猪瘟是我国生猪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消灭传染源、消除污染源将成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当然,随着生物安全的提升,根除非洲猪瘟的同时,包括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流行性腹泻及其他新发疫病的控制与净化工作也会得到促进。
杨汉春认为,构建养殖企业的生物安全体系至关重要,猪场生物安全是猪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是防控非洲猪瘟唯一、最有效、成本最低的防线。其实,生物安全不仅关系到猪场自身的安危,也关系到行业的生死存亡,所以杨汉春认为全行业各部门、上下游企业包括海关、养殖企业、屠宰企业、肉制品加工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动保企业和运输公司等,都需要团结起来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战与根除战”。
对于猪场来说,内外生物安全都很关键,外部生物安全体系可以防止病原传入,内部生物安全体系的作用是阻断病原在场内传播,将疫情控制在最小程度。当前不少企业投建了新项目,杨汉春建议新猪场也应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做到科学设计、分区布局、物理隔离、分区分级、智能管理等。
净化与根除非洲猪瘟不要依赖疫苗,防控常规疫病不应滥用疫苗
说到疫苗,不少养猪人将其当做“灵丹妙药”,其实猪场需要科学地认识和使用疫苗。行业中使用活疫苗导致毒株返强、变异、与野毒重组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杨汉春表示,疫苗免疫的生物安全不容忽视,需要推行猪场疫病免疫控制的科学减负。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将极大降低疫病的传播率和流行程度,为免疫控制的科学减负奠定了基础。杨汉春认为免疫防控策略调整和完善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优化疫苗的种类;2.优化疫苗的免疫频次;3.优化疫苗的免疫剂量;4.优化免疫程序;5.制定合理科学的个性化免疫程序;6.一场一策;7.节制/限制减毒活疫苗的使用。“种猪场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的净化势在必行”,杨汉春如是说。
然而对于非洲猪瘟疫苗,行业或许需要降低期待。据杨汉春介绍,目前没有一种可以推向商业化生产和应用的非洲猪瘟疫苗,由于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面临多重困境,包括:1.病毒结构复杂导致免疫源性成分与致病/毒力基因不清楚;2.减毒活疫苗安全性得不到保障;3.灭活疫苗无效、蛋白疫苗无效或部分有效;4.没有适合的体外培养系统,即使安全有效也难以控制品质。所以,不依靠疫苗,如何通过提高生物安全水平把猪养好才是猪场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文由积牧君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0/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