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多少仁人志士都盯上了养猪这个“土鳖”行业。
前有北大才子陆步轩养猪卖肉,引人注目。后有网易丁磊、阿里马云、京东刘强东、万达王健林等大佬们纷纷踏进养猪场,前呼后应、此起彼伏。如果这些都算得上是养猪行业迎来的高光时刻,那么,今年异常火爆的“种猪”可谓是让养猪业站在了巅峰上。
非洲猪瘟造成的巨大缺口下,整个中国生猪行业掀起“复产热潮”,却又面临“无种可配、无种可引”的尴尬。今年上半年,我国“种猪”进口量已经刷新了历史同期最高记纪录。中国养猪产业被“猪芯片”严重“卡了脖子”。
在高需求的机会下,与很多刚刚站在起跑线上想前来分羹的企业相比,家育种猪集团则是有备而来的“领跑者”。作为中国第一家推出专门种猪品系的公司,家育种猪集团繁育的“家育系种猪” 经过十年攻坚如今已成功实现了本土育种,从根源上缓解了国内生猪育种“复产无种,猪业无芯”的困境。
吃健康肉,从育一颗良种做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自“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之后,食品安全成为了百姓关注的重点,其中就包括餐桌上最不可或缺的猪肉,作为中国人最偏爱的肉类,猪肉食用量远高于禽类和牛羊肉,市场前景可谓广阔。然而,反观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却一直身陷“高成本低利润”的怪圈。
其中一个现实原因就是,繁育体系中顶端核心种猪资源大部分依赖进口,生猪养殖业长期身陷“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国内生猪需求量虽然非常大,但是用作生猪繁育的种猪资源相当紧俏,当时国内甚至没有一家独立的种猪公司,已有的几家种猪公司,也只是各集团产业链中的一环,实力薄弱,更谈不上规模化。
但是一个客观逻辑也摆在那里,如果育种达不到优良,所生产的生猪就会疾病不断,如此只能靠打疫苗和各种抗生素维持,猪肉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也就成为了必然。“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应该只关注行业下游,行业上游的企业也有责任。种是万物的源头,一个国家的农业,只有拥有自己的种源才能保证自己的食品安全。种质资源就像是一个发动机,有健康猪才有健康肉”家育集团创始人毛区健丽告诉《中外管理》记者。
初心已定,毛区健丽决定从繁育体系顶端的种猪入手,推动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生猪养殖业的种源竞争优势。
家育集团董事长毛区健丽
育一颗良种,从“拿来主义”到自成品系
只是,这并非易事。养猪的前期投入大、等待期更长。家育从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赤峰一个缺水缺电的光秃山头上建场,为从源头上确保养殖场的高健康状态,养殖场一建就是三年,猪还没见到影子,仅基地建设投资一项,就已经近几亿元。要知道,曾要跨界养猪的万达就曾因为建猪舍比建五星级酒店的投资还大而选择中途放弃。但毛区健丽明白,打造高科技、现代化种猪场,必须达到自动化运行、数据化管理、生物化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种猪们的健康,大幅降低综合养殖成本。
猪舍建成,开始引种。家育首先将国外的优质种猪资源拿来为我所用,从加拿大引种作为种群源,彼时进口量达到1200头,这也是毛区健丽认为其能够成功实现本土育种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你的育种材料群体足够大,才能将其优秀基因加以充分保留。”
据了解,在确保源头统一的基础上,家育种猪从出生到正式进入生产群需经历至少6次优中选优的筛选,6000头规模的种母猪群(分为核心群和纯种繁殖群)每年都保持50%以上的更新率,种公猪群每年的更新率则在100%以上。随着种猪性能的改良,目前家育猪群各方面指标已经优于“加系”猪,自首次引种之后再未也无需新的海外引种,已然形成自主的“家育系”。
毛区健丽和她的猪宝宝
“国内养猪集团引种、育种的一个常见方式是将多个来源的基因材料进行混合,反而发挥不出原来基因的优势。何况进口品种并非100%适合中国的环境、管理,还会带来其特有的健康问题。”毛区健丽谈道,全球一半的猪都在中国,这里的数据应该得到广泛而准确的利用。家育正是基于本土数据来选育,相应的品种也就更适合中国客户。
就养猪业来说,目前存在两大困境,一是缺少大资本、高科技的投入。二是“缺种”。毛区健丽是在同时挑战这两大困境。除了投资大之外,养猪的难度随着规模也在不断变大。不仅要操心育种、饲料、人工授精、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无数琐事,还要琢磨如何提升料肉比、繁殖性能、商品代存活率等核心商业指标,管理成本极高。家育从缺水少电的光秃山头,到如今赤峰核心场已成为全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独资建设和独立经营的原种猪繁育基地,个中艰辛不言而喻。
养一头好猪,先让“养猪人”快乐
应该说,家育从种源上为食品安全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追根溯源的大格局所为。而这种“种子思维”不仅体现在养猪育种方面,同时也贯穿于培养员工的过程里。毛区健丽告诉记者:“养猪十年,给我最重要的一个启示是,公司最核心的资产不是种群也不是技术,而是我们的养猪人。养猪并不是工业流水作业,它的产品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动物,不可以生硬,养猪人开心快乐,猪宝宝才会开心快乐,这是重心,所以我们的企业文化主要是围绕着如何让员工快乐。”
家育集团倡导快乐养猪
那么如何让员工快乐呢?为此家育设计了一整套完整的员工关怀方案。毛区健丽向记者介绍,首先,每一个员工都应展现出新时代养殖业工作者的风范,打破人们对养殖业工作者的传统印象。同时,还要为员工提供各种企业交流和国外培训机会,不断拓宽员工视野,提升专业能力。
在此基础上,毛区健丽强调,一定要让员工打开心扉,比如:通过家庭分享会或者读书分享会,让他们愿意分享快乐、悲哀甚至困难。同时,家育还设立了幸福联络站,解决员工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并对员工家人给予关爱。
在此驱动下,员工的改变体现到工作中就是对自己、对生活和工作都有了要求,开始关注的东西多了起来,包括关心家人,关心身边环境,关心社会。由原来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如今事无巨细地跟公司提建议出主意。“我其实并不懂养猪,我只是把善和爱引入到企业里面,把员工当家人一样关怀照顾,而他们给我的回报就是一头头健康的小猪。我们并不是因为报酬去做善事,但是结果往往就是善有善报。”毛区健丽说:“员工用心用创意来做事情和为了赚钱来工作,是不一样的。当人对自己有要求的时候,能力也是无限的。这样一来,管理会变得很轻松,不用给到压力,他们自己就会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台‘发动机’”。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全球善学研究发起人何日生曾提道:我们通常都在效率极大化的思维下,让员工尽极可能地扩大生产的动能,就是标准化,让员工遵循一个标准来进行工作,这个过程是机制比人重要,成果比个人心情重要。一个在极端冷漠的体制中工作的员工,不会产生对产品,对消费者的爱。只有被关照,被爱的员工,才能要求他爱产品,爱消费者。比起利益,爱让人更有动能。
善善与共,天下大同
做广告不如做公益
如果说对待员工义利并举是家育集团自立自强的表现,那么做慈善则是走向了更广范围的“利他”。为启发员工去爱更多人的,毛区健丽经常带领员工去做慈善,她告诉记者,做慈善不仅仅只是给钱,而是要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才能在给予的同时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收获到更大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慈善不要看物质的给予,而要看自己的精神收获。”
在此基础上,家育在2016年联合发起成立了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通过整合国内外的优秀医疗资源, 联合公益伙伴, 汇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救助陪伴困境家庭,4年来累计募集善款近5000万元,已经帮助了2000多个家庭。
“家育作为联合发起企业,除了捐款捐物之外,还组建基金会的专业团队,并提供运作资金,其实是给‘同心圆’种了一颗种子,以此希望把公益的理念在整个社会普及化。”同心圆慈善基金会发起人仇序向《中外管理》谈道:捐款不仅仅只是付出,而是有心人的权利。希望能够打造出一个平台,建设成完善的救助体系,让更多的人把爱心放进来,形成一个正向的爱的循环。
家育通过北京同心圆基金会参与国际济助
由此不难看出,家育的成功其实蕴含着一个道理:一个企业,如果单纯只是赚钱,则只能做短期的事情。只有怀一颗利他之心,解决社会问题,才能赢得包括员工、伙伴、客户和社会的支持与认可,从而才能更好地长青发展。
实际上,利他不仅是让利、舍己、无私,更多的是得到四方善能量的赞助与汇聚。能利益员工,就能凝聚向心力,提升企业运行效率。能利益客户,就能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能利益上下游厂商与合作伙伴,就能开拓和合共赢的局面。夯实企业团队基础,利益社会,就能成就百年乃至千年基业长青。
如今经过近10年代发展,家育集团两个猪场合计可提供6万头纯种猪,客户群体遍及全国23个省市,为中国一半以上的巨头养猪企业提供过引种服务,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
毛区健丽最后总结:做慈善,其实不是在帮助别人,而是在帮助自己。正所谓:“做广告不如做新闻,做新闻不如做公益”。本着以一颗利他的心去扶助贫困弱小群体,解决社会问题,没有追求任何回报。但也正是这种利他的举动吸引了社会的关注,获得社会和公众的认同,无形之中,对于提升家育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有了极大帮助。
本文由积牧君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0/5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