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不断变化,疫苗免疫效果如何?

禽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家禽业的传染病,也与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密切相关。2020年初,我国新疆、湖南个别地区出现了禽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由于处置及时,措施得当,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未对家禽业和公众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既是养禽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也对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

11月4日,在2020水禽产业高峰论坛上,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罗开健做了《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动态及疫苗研制》的主题报告。

/

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罗开健

H7N9强毒株在鸡群与水禽交互传播,

会造成更严重的威胁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传染病研究室是国家禽流感专业实验室依托单位,1994开始从事禽流感研究,是中国两家最早研制H5/H7禽流感疫苗的单位。有赖于此,罗开健团队得以接触最前沿信息。

据他介绍,当前流行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基因型主要包括2种,即Clade 2.3.4.4d和Clade2.3.2.1d,其中Clade 2.3.4.4d毒株分布最广,感染宿主也最广泛,鸡、鸭、鹅等家禽均可感染。而Clade 2.3.2.1d分支毒株数量对比较少,主要感染鸡。

而近年流行的H7N9病毒均由长江三角洲进化分支演化而来,基因特征呈现分化趋势。当前家禽中H7N9流行病毒已从弱毒株转变到强毒株,危害严重,罗开健提醒大家,2018年H7N9病毒强毒株主要来源于蛋鸡,而2019年白羽肉鸡分离率明显上升,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近期该型病毒在鸭、鹅中也能分离出来,表明病毒感染宿主正在扩大,此外,H7N9病毒在陆禽与水禽交互传播会增强其对家禽的致病力,对家禽业造成更严重的威胁。

禽流感疫苗在家禽的应用对有效控制疫情效果显著

会上,罗开健还介绍到,由于禽流感疫苗在家禽中广泛使用,近年家禽中禽流感疫情明显减少,H7N9病毒感染人的病例也显著下降,对公共卫生具有积极意义。

/

论坛现场

不过经过对近期分离的禽流感病毒进行分析以及试验,罗开健表示H7N9流行毒株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异,原有的H7N9禽流感疫苗对H7N9强毒株的保护效果已明显下降!同时,由于H5N1、H5N6、H7N9等高致病禽流感病毒共存,使当前的防控形势更加复杂。加快新疫苗的研制势在必行。

罗开健也与大家分享了其团队疫苗研制的进展:用自然弱毒株H5N2禽流感病毒(D7株)为骨架,选择H5N1、H5N6以及H7N9亚型流行优势毒株的HA(NA)基因作为供体,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分别构建疫苗毒株。他表示以此方法制成H5+H7三价灭活疫苗对当前流行的H5N1、H5N6及H7N9高致病性毒株均有良好保护效果。

对于禽流感,罗开健表示,我们不能只依赖于疫苗免疫进行防控,只有通过加强生物安全措施,落实良好的饲养管理制度,结合科学的疫苗免疫与合理运用隔离扑杀等措施,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控效果。

/

本文由积牧君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0/5176.html

(0)
积牧君的头像积牧君编辑部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