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后行业内正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模式,其中楼房猪场是这两年颇受青睐的养殖新方式。根据新牧网新猪派记者的统计,截止10月1日,各大集团规划的楼房猪项目共计60个,楼房猪场涉及产能2024万头,开工项目34个,涉及1638万头产能。其中温氏设计23个楼房猪场项目,已经开工7个。
向天空发展:广东、江苏与四川楼房猪场项目最多
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这代表着“高楼养猪”获得官方正式认可。
截止目前,各大集团规划的楼房猪场项目共计60个,涉及2024万头产能,其中有34个高楼养猪项目正在开建,涉及1638万产能。这种有别于任何国家的高楼聚落式养猪,在全球属于新尝试,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60个楼房猪场项目,大部分集中在广东、江苏与四川。广东作为生猪消费大省,也是养殖规模化程度最高的省份,截止目前,温氏、金新农、扬翔、京基智农、壹号食品等企业共计有13个高楼养猪项目落地广东,其中有5个项目在广州。
而江苏靠近上海这个消费大市场,也有10个楼房猪场项目,主要集中在南通、扬州、泰州等地。四川作为生猪消费大省,基于地形的限制,不少企业如四川铁骑力士、天兆、牧原、新希望六和等在尝试楼房猪场,以求在有限的土地上提供更多的生猪。
建设成本1500元/平米
4-6层是目前大部分楼房猪场的选择
目前楼房猪场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模式,有的猪场建 3 层、 4 层、5 层,有的猪场建 8 层、10 层甚至更高,普遍反应是相同规模量的猪群,楼层建的越低土建投资总成本越高,而楼层越高,总体土建成本反而偏低。但由于没有标准模式,大部分猪场建设不统一。根据新牧网的统计,目前大部分养殖集团建得楼房猪场为4层或是6层。建设成本相较平层的800-1200元/平米,上升至1500元/平米左右。
“虽然在道路管网、土方、地基处理、边坡支护等方面,楼房猪场方案会降低成本,但综合来看楼房猪场项目的综合投资成本依然有明显增幅。”据河南金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院长张伟介绍,楼房猪舍土建成本相较单层猪舍单平方会有200-500元的上升(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vs单层钢结构),由于楼房猪舍需要更多的通道、电梯间、坡 道等附属设施,头均的饲养面积有所增加。土建成本方面有明显增加,以母猪场(饲养至断奶)为例,折合至单头有2000-3000元的增幅。
深圳市京基智农时代股份有限公司高州楼房猪场项目现场图
根据张伟介绍,楼房猪场生产工艺方面也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的挑战:
1、猪只转运难度增加:母猪单层为一条生产线减少跨层中转,层数控制在6层以内以坡道转运为主,大规模楼房保育育肥采用保育育肥一体化猪舍+育肥舍的方式减少中转。
2、生物安全的挑战:以母猪场为例,母猪场一层为一条生产线,如何避免跨层交叉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人、猪、料、 物、污、病死猪的流向设置要仔细考量,提前做好以分级、定界、措施为核心的生物安全规划。
3、通风问题:如何保障冬季通风均匀?采用侧墙进风还是全部吊顶+吊顶进风口?或是成品风道或布风管、局部吊顶+吊顶进风口?不同的通风模式成本差异几何?效果能否保障?这都需要建筑方案设计结合专业通风设计方案给出答案。
4、供料系统的选择:采用气动、提升机、还是塞盘?需要因地制宜兼并考虑饲料破碎率、设备稳定性等。
5、清粪模式的选择:水泡粪、平刮板、v型刮板?清粪要做到各层间完全阻隔。
“以上几点都是需要综合考虑,再给出最适合的建设方案。”张伟告诉记者,楼房猪舍相较单层猪舍施工面小,各专业交叉点多,需要设备方和设计方从方案阶段做好沟通,施工前做好充分交底、施工期间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智能化全进全出模式 对人员要求高
自动化、智能化的是现代猪场建设的必然趋势。楼房养殖的规模化、高密度,不配套智能化、自动化的工艺装备,生产将难以进行,因此对于其配套的清粪、环控、喂料等工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楼房式猪舍必须满足“全进全出”流水式生产工艺流程,供水、供料、供热、供电、通风、监控等全部实现机械化。从配种、分娩、哺乳、保育、生长、育成、销售形成一条连续流水生产线,有节奏地进行生产。
考虑排粪和排尿,各楼层采用机械刮粪,通过中央排粪管道排放到一楼推粪车,送到堆粪池;液体粪尿和和污水可由PVC管道直接输送到排粪池,进行处理。
据悉,目前,大多数的已建的楼房猪场都存在一些设计问题。要么是简单的平面单层模式叠加 ;要么是人、猪、物料进出系统共用混乱,易出现交叉感染;有些是通风量不够,猪群养殖密度大,舍内空气环境脏乱,猪群易感染呼吸道类疾病;或是粪污以及病死猪处理系统不配套;舍内未配备空气除臭系统,高楼养殖猪场的臭味传播更远,易引发环保纠纷等。
“以后楼房猪场的运营,兽医仅是小部分人员,大量需要的是电工、机械设备师等。”海南罗牛山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长华认为,楼房猪场的运营将对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这不单只是养殖模式的改变,更是人才配置大调整。
究竟楼房猪场能否走出中国特色的养殖模式?在养猪这个存量极大的朝阳行业里,未到盖棺之时均难下定论。不可否认的是,非瘟后中国养猪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智能化、数据化、生物安全理念等大量运用至生产实践中。相信未来,最先进的养殖技术将在中国探索并实践。
本文由积牧君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0/4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