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时代创新求变,规模养殖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导读

本届李曼大会上,行业的有志之士在探讨,中国今后的养猪要往何处去?俄罗斯防控非瘟的今天会是我们的明天吗?之前明显的猪周期还会继续存在吗?其实要回答这样的疑问,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发达国家生猪养殖规模化的进程。虽然国内养猪行业前两年遭受非瘟的重创,但本届李曼大会上各家养殖公司已经不再那么恐惧,对非瘟显得更加理性,大有“与狼共舞”之意。也许非瘟成为了规模养殖的“试金石”,谁能在这场战役中活下来,谁就能笑到最后。

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历史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 20世纪70-80年代,主要特征是养殖场数量的急剧减少;第二阶段 是在 20世纪90年代,这期间 全美存栏量超过 5000头的大型养殖场开始涌现,主要特征在于养殖场规模的迅速扩张;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后,规模化进程进入深水区,规模化进程相对减速,场均存栏量趋于稳定,但大规模养殖场数量和存栏比重仍在稳步上升。

非瘟时代创新求变,规模养殖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美国规模养殖变化表现为如下几个特点:

(1)行业整体产能提高近22%,生猪年总出栏量增加35%,由8000多万头提升到1亿多头;

(2)场均存栏量增长近10倍,由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95头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900多头;

(3)猪场经营效率显著改善,1975年至2015年,美国平均PSY由9.75头提升到24.85头,增长155%。

(4)随着合同生产方式的推广,生猪养殖场运营逐渐专业化,繁育一体化猪场在1992至2004年间占比由66%快速下降到18%,取而代之的是专业的种猪培育场、仔猪喂养场及肥育猪场。

非瘟时代创新求变,规模养殖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美国规模化养殖场更多依据生猪的生长周期实行专业分工,不同养殖环节独立经营。根据生猪的生长周期,生猪饲养可分为 3个不同的阶段: 繁殖(Farrow)--仔猪 培育 (Feeding)--育肥猪饲养(Finish),并依此设立专业的种猪选育场、仔猪哺育场及育肥猪饲养场。

第1阶段繁殖,专门的种猪 选育场致力于种猪选育及仔猪繁殖 ;

第2阶段仔猪 培育,仔猪培育场提供专门的哺育设施、专业化的饲料和人工照料,经过 8~10周的时间,猪仔的体重达到 18 - 27Kg 后将其转移至育肥猪场 ;

第3阶段育肥猪饲养,育肥猪养殖场主要负责生猪饲养至出栏标准,育肥过程采用专业的饲料配方和科学养殖技术。 养殖场的专业化极大地提高了养殖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疫病的防控。

非瘟时代创新求变,规模养殖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与传统的自繁自养一条龙猪场相比,专业的育肥场在饲料、人工及生产成本等方面效率更高,成本消耗更低。饲料消耗是生猪养殖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专业的育肥场在先进的饲喂技术支撑下,其饲料系数相比于自繁自养农场要高出 1.65倍。 同时受益于规模经济效益及专业饲养人员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猪场在人工效率方面要高出育繁一体化猪场近4倍,总的生产成本可减少37%。

近几年来,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基本上已接近天花板,场均存栏量在920头附近徘徊。同时从全美生猪养殖场的数量来看,由8.6万户缓慢减少到7万户左右。但从结构上来看,存栏在2000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数量比例进一步上升,由2000年10%增加到16%。存栏结构上,变化较显著的表现在年末存栏超过5000头的超大型养殖场,这类养殖场数量由2000年的2000家左右增加到2009年近3000家,年末存栏量占美国国内存栏总量的比重也处于稳步上升状态,由2002年的53%增加到2009年的62%。

非瘟时代创新求变,规模养殖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产业链自下而上压力逆施,规模化养殖势在必行.

2010年,美国TOP12(前十二大养猪企业)拥有的产能占全美国母猪产能近42%。美国TOP12中大都由大型屠宰加工企业通过向上游扩张进入养殖领域,如Smithfield Foods、Triumph Foods、Seaboard Foods等;或由龙头饲料生产商向下游延伸而实现一体化经营,如嘉吉公司Cargill,泰森食品Tyson Foods。这些大型龙头企业利用自身资金和技术优势,快速有效地发展大型养殖场,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自身对生猪屠宰加工需求的供给,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升了规模效益。

从美国生猪销售的方式来看,公开市场交易的主体是出栏量在万头以下的中小型养殖场。而出栏量在 5万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主要采用协议合约的方式出售,而出栏量在50万头以上的超大型养 殖场 42%为经营一体化的屠宰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所有,生猪出栏主要用于自身屠宰加工。

非瘟时代创新求变,规模养殖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非瘟时代创新求变,规模养殖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生猪养殖规模化之利--渐行渐远的美国猪周期

在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中生猪价格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第一阶段:规模化进程初期,生猪价格存在清晰的周期性波动,波峰波谷交替出现;

第二阶段:规模化进程进入加速期,猪周期愈加明显,猪价波动幅度加大。

第三阶段:规模化进程进入深水区,周期性现象日渐模糊,但也并非完全消除价格波动,生猪价格仍存在小幅度但较为频繁的上下跳动包括季节性波动。

因此随着规模化养殖进程的推进,对生猪市场的作用也会发生改变,前期可能会加剧价格波动,但在整体趋势上对平抑猪价波动具有很大的意义。规模化养殖对控制产能波动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美国的规模化养殖进程,我们发现---在规模化初期,美国生猪养殖也是以散户的农场养殖为主,生猪交易大都采用公开市场的现货交易。这一时期的猪肉价格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受外界干扰较少,生猪市场的供需状况导致的"蛛网效应"成为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生猪存出栏量都呈现出显著的周期性特征,养殖场户根据当前市场价格安排产能,容易产生跟风现象,生产决策往往滞后于市场真实的供需状况。

快速推进阶段猪价周期性演绎方兴未艾这一阶段的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更为显著,且更为反复。这主要是因为规模化进程加快,市场整合加剧导致波动加大。

规模化深水期,生猪价格企稳但波动并未消弭

规模化深水期,生猪价格波动减小,周期性现象也日渐模糊。这一时期的波动大多源于季节性因素和偶然性的疫情干扰。在规模化深水期,猪周期演绎由供给变化加剧导致的价格波动大周期,调整为因季节性需求以及疫病因素波动而演绎的价格变动小周期。资料显示,2015年美国平均生猪价格只有1.12美元/kg,而同期中国生猪的价格约15.2元/kg,合2.42美元,美国生猪价格只有中国的一半。生猪养殖规模化对生猪市场价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供给端。相比于终端消费市场猪肉价格的波动,生猪价格表现更为平稳。

美国规模化养殖下的合同订单式生产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散户养殖决策滞后的问题,定量定产,市场供给稳定,供需关系也能得到及时的调整。相比于前期的生猪存出栏变动,后期更为稳定。在合同生产方式下,以销定产的养殖理念使得生猪价格上升时产能无法过分扩张,价格下降时也不会导致产能的过分收缩,避免了过于失调的供需关系出现。在规模化变革深水期,生猪价格的波动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及偶发疫情干扰。

美国养猪经历过小猪场淘汰、中小猪场成长和大型企业并购的发展过程,目前中国养猪也正处于类似于美国第二阶段----规模场急剧扩张阶段。没有意外的话,牧原今年 将会取代温氏股份成为全球第一养猪公司。牧原1-9月份出栏已经突破1188万头,9月底母猪存栏220万头,发展后劲十足。

非瘟时代创新求变,规模养殖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我认为,中国的规模养殖只有走欧美养猪之路,采取合同订单式生产,实行繁殖区与生长育肥分离,这是高效养猪的必由之路,也是防非最最有效的手段。

养猪职业经理人

非瘟时代创新求变,规模养殖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本文由网络采编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0/42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网络采编的头像网络采编VIP会员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