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导致蛋鸭产蛋下降,甚至停产,雏鸭生产性能下降,出现神经症状。该病流行范围广,各日龄和品种鸭均可感染发病。传播途径多样,发病急,传播速度快。该病发病率高,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坦布苏病毒的病原学
TMUV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大小为45~50 nm,有囊膜,表面有纤突。病毒粒子沉降系数170~210 S,在氯化艳中浮力密度为1.19~1.23 g/cm³。病毒不能凝集红细胞。主要在感染宿主细胞胞浆内复制。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37 ℃ 48 h病毒滴度下降明显,56 ℃ 15 min病毒可被灭活。最适pH为7~8,当pH<5或pH>10时病毒感染性迅速丧失。对氯仿、胰蛋白酶、乙醚及去氧胆酸钠敏感。
病毒核酸为不分节段单股正链RNA,大小约11 kb,由5′端、3′端为非编码区和一个开放式阅读框组成,5′端非编码区长度为142 bp,3′端为非编码区长度为618 bp,5′端有帽子结构,3′端无poly(A)尾巴,开放式阅读框编码由3 41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聚蛋白前体,前体蛋白在酶的作用下加工产生3种结构蛋白(C、prM和E)和7种非结构蛋白(NS1、NS2A、 NS2B、 NS3、 NS4A、 NS4B和NS5)。prM是成熟蛋白M前体蛋白,E蛋白是与免疫原性有关的主要抗原蛋白,参与病毒组装,促进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融合,可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NS1在病毒复制中起主要作用,NS2A、NS2B和NS3参与病毒包装,感染动物可产生抗体,但不具有中和活性,NS5基因保守性强。病毒可用鸡胚、鸭胚分离培养,也可在鸭胚成纤维细胞、BHK-21和Vero等细胞上生长。
毒株不同,引起的细胞病变能力不同,部分毒株不引起细胞病变。常规消毒剂如2%福尔马林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及1%高锰酸钾等都对病毒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坦布苏病毒的流行病学
鸭坦布苏病毒病在我国流行广泛,我国所有养鸭地区均有发病和流行。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TMUV感染宿主范围广,除鸭外还可感染鹅、鸡、鸽子和麻雀等多种动物,TMUV是一种虫媒病毒,最早从蚊虫体内发现,可通过蚊虫传播,但不限于蚊虫,还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水平方式传播,病毒经粪便、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器具及周边环境,通过气溶胶或接触方式等感染其他健康鸭。
此外,该病还能垂直传播,降低孵化率。各日龄和品种鸭均可感染发病,200~300日龄产蛋鸭和20~40日龄雏鸭临床症状明显,育成鸭常无明显临床症状,麻鸭最易感,其次是樱桃谷鸭,野鸭敏感性低。感染鸭产蛋率5天内可从高产时的80%~90%迅速下降至10%,甚至停产,产蛋前期鸭易感性最高,其次是中期,病程为1~2个月,发病鸭群可自行痊愈,部分耐过种鸭群产蛋率可恢复至发病前水平。
肉鸭发病日龄通常为15~35日龄,可导致鸭生长发育不良,淘汰率升高。该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发生规律与蚊虫的活动规律并不完全一致,冬春季节也有发生,鸟类可能在该季节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该病发病急,感染后第2天开始食欲不振。传播速度快,鸭舍中1栏鸭发病,1~2天内迅速扩展到整栋舍,7 天内可传播至该地区其他鸭场。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1%~5%,继发感染时死亡率增加,可高达30%。
坦布苏病毒的临床症状
病鸭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高热,羽毛松乱,不愿走动,聚堆,排绿色稀粪,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蛋鸭产蛋下降明显,尤其是产蛋前期鸭,5天内产蛋率可从高峰期的80%~90%下降至10%内,部分鸭甚至停产,蛋品质下降,蛋壳灰暗无光泽,蛋重减轻,软壳蛋和畸形蛋增多。后期鸭群出现站立不稳、摇头、翻滚、腹部朝上及两腿呈游泳状挣扎等神经症状。
发病期间所产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严重下降。蛋雏鸭、肉鸭20日龄前后高发,主要表现为头颈震颤、走路不稳、共济失调及瘫痪等神经症状,死亡率不高于30%。该病病程1~2个月,可自行恢复,开产前期和产蛋高峰期鸭产蛋量可恢复至发病前水平,老龄及体况弱鸭难恢复。
坦布苏病毒的病理变化与诊断
病理变化:病鸭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卵巢充血、出血。卵泡充血、出血、变形、液化和破裂,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黏膜水肿并有黏液。心内膜出血、心肌坏死。脑膜出血,脑部水肿,肺脏出血、水肿,心包积液,胰腺出血、坏死,肝脏肿大、出血、呈土黄色,脾脏呈大理石斑驳状,肿大甚至破裂。肠道内有绿色内容物。公鸭可表现睾丸出血、萎缩,输精管萎缩。
诊断与区分方法: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需要注意的是,该病得和一些类似的疾病做出鉴别诊断,如鸭流感、鸭副黏病毒病、鸭减蛋综合征、禽霍乱、鸭大肠杆菌病和鸭霉菌毒素中毒等。
鸭流感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呼吸道症状明显,皮肤、胸腺出血,卵泡出血,产蛋量下降严重,胰腺出血、坏死,病原分离后,检测有血凝活性。
鸭副黏病毒病表现为病鸭消瘦、体重减轻,出现扭颈、打转等神经症状,脚软、站立不稳、严重者瘫痪,病原分离后,检测有血凝活性。
鸭减蛋综合征病鸭无明显症状,采食正常,死亡率低,输卵管黏膜出血,畸形蛋、软壳蛋和无壳蛋增多,卵泡病变不明显变化,子宫黏膜出血、水肿,输卵管黏膜水肿、肥厚,内有黏液或干酪样渗出物,产蛋量降幅不超过15%。
呼肠孤病毒病主要发生于肉鸭,种鸭中较少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软脚、腹泻及生长障碍,肝、脾表面有坏死点,耐过鸭生长发育迟缓,成为“僵鸭”。
禽霍乱青年鸭和成年鸭多发,死亡率高,表现为腹泻、减蛋,剖检可见卵泡出血,肝脏肿大、有白色坏死点,心冠脂肪出血,肝脏触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治疗有效。鸭大肠杆菌病高产蛋鸭多发,排绿色稀粪,脚软,不能站立,卵泡充血、出血,有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内有干酪样物,抗生素治疗有效。
鸭霉菌毒素中毒病鸭通常3~5天产蛋下降4~7成,病鸭发低烧,拉稀,零星死亡,部分鸭死亡前出现扭头、瘸腿等神经症状。青年鸭和商品鸭有神经症状,死亡率较高,通常在10%以上。肺出血,肺和气囊出现霉菌结节,脾脏肿大、坏死及发黑,心内膜出血,卵泡轻度出血。输卵管黏膜一般无病变。
实验室检测:如要进行确诊,应采用实验室检测方法,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病毒分离鉴定、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病毒分离时无菌操作采集卵泡、脑、肝脏或脾脏等作为病料,匀浆后离心,取上清过滤液接种9~11日龄鸭胚或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经尿囊腔接种,盲传1~2代后,接种后3~5天胚死亡,表现为绒毛尿囊膜增厚,胚体出血、水肿,胚肝肿大、出血。
鸭胚一定要选取未含有鸭坦布苏病毒抗体的,否则可能导致病毒分离失败。也可用鸭成纤维细胞及DF1 细胞分离培养,一般2 天左右即可导致细胞病变。琼脂扩散试验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应用,但检测时间较长,且敏感性相对较低。
中和试验是一种血清学检测的经典方法,需要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进行检测,检测费时费力,不能达到早期快速诊断的目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双份标本的采集有困难。间接免疫荧光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但是在操作上较为复杂,不适宜临床病例快速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灵敏、简单、快速并且适合于大量临床检测的诊断方法。既可检测抗体,也可检测抗原,但目前尚无商品化试剂盒。分子生物学检测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快速检测中,当前所用的TMUV PCR及荧光PCR等分子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根据TMUV的E、NS5等基因设计引物,能判定现症感染,但无法区分野毒和疫苗毒。确诊采样时要采集卵泡、肝脏和脑等组织,保证病料新鲜,尽快送检。随着核酸检测试剂耐热保护技术的发展和便携式荧光检测设备出现,检测试剂方便保存和运输,可实现病料样品的现场快速检测。
坦布苏病防控措施与治疗方法
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模式,不从疫区引进种鸭、购买鸭苗。强化员工生物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考核,制定政策全面落实,奖罚分明。外来无关人员和车辆禁止入场,如确需入场人员做好消毒和隔离工作,车辆要彻底清洗消毒。有条件的养殖场安装纱窗,做好防蚊、灭蝇工作,定期投放药物,场内投放鼠药或聘请专业灭鼠人员,定期灭鼠,防止麻雀、鸽子等飞鸟进入。养殖场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污,并集中堆放发酵处理,定期对场地、用具、设备、运输车辆和种蛋等进行严格消毒。病死鸭尸体焚烧或深层掩埋。鸭场远离公路、屠宰场、活禽交易市场和病死畜禽处理厂,远离鸡场和鹅场,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不饲喂霉变饲料,供给干净饮水,水质定期监测,细菌超标时严禁使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加强通风,降低舍内氨气浓度,降低鸭群饲养密度,有条件的改为小群饲养。改传统开放式鸭群饲养模式为封闭式饲养,改鸭在天然水域饲养为圈养、旱养、笼养或网养,可以有效防控疾病的发生。饮水中定期添加电解多维,减少鸭群应激。同时做好其他疾病的免疫工作。
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预防为主,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当前市场上商品化疫苗主要有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WF100株)和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FX2010-180P株)。
已经获得新兽药临床批件的鸭坦布苏病毒病在研疫苗和抗体产品有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JM株)、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DF2株)、鸭瘟-鸭坦布苏病毒病二联活疫苗(p60+WF120株)和鸭坦布苏病毒精制卵黄抗体。
临床上可将灭活疫苗和活疫苗配合使用,以提高免疫效果,如单用灭活疫苗须多次免疫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活疫苗免疫期持续时间长,肉鸭1次免疫可产生良好免疫保护。当病毒潜伏感染时,接种疫苗无效。鸭群发病时紧急接种活疫苗主要是为了保护健康未感染鸭群,疫苗对感染鸭不具备治疗性免疫功能,接种后一定时间内产生免疫力,从而阻断疫情蔓延,紧急接种可适当加大剂量。
鸭群发病后病鸭最好及时挑出并隔离。未发病健康鸭紧急接种活疫苗,病死鸭无害化处理,养殖场彻底消毒, 全群鸭采用抗体或高免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采用抗病毒中药如清温败毒散、 黄芪多糖和双黄连等对症治疗, 并在饮水中添加一定量维生素、 葡萄糖以补充营养,提高鸭群机体抵抗力。也可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 从而防止继发感染, 但添加剂量不要过大。
结语:
我国是鸭养殖大国,鸭养殖量居世界第一,每年肉鸭出栏量超过30亿只,蛋鸭存栏量2亿只左右,一些新发传染病严重制约着我国养鸭业的发展。自2010年鸭坦布苏病毒病在我国暴发以来,迅速席卷了我国绝大多数养鸭地区,几乎所有蛋种鸭场都未能幸免,商品鸭发病也较严重。该病主要造成蛋鸭产蛋率严重下降,且恢复缓慢,后期死淘率上升,商品鸭发病后生产性能下降,神经症状明显,死淘率增加。2019年鸭坦布苏病毒病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广东、江西等地再次暴发流行,并呈现新的流行态势,商品肉鸭群多发,主要引起脑炎,20~28日龄高发,最早10日龄发病,公鸭发病率高,造成睾丸出血和萎缩,未开产的种(蛋)鸭,感染后会出现不开产、迟开产,开产不齐,产蛋高峰消失或延迟。对鸭坦布苏病毒病应以预防为主,做好疫苗接种,加强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环境,饲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减少应激。建立和健全鸭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防止疾病传播和扩散。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建立了多种鸭坦布苏病毒病临床快速诊断方法,使得该病能快速确诊,并及早采取措施,降低经济损失,但在病毒致病机理,跨种传播机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等方面研究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为更好地防控鸭坦布苏病毒病,需开展该病流行病学调查,密切关注疾病流行动态及病毒变异情况,分离流行毒株,研制疫苗,降低因鸭坦布苏病毒病造成的损失。
作者:于新友、李天芝
单位: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小禽人
【买卖易 2.0】是新牧网推出的家禽交易信息平台,是面向家禽企业、经销商、养殖户、销售终端提供的一个家禽交易信息、行情资讯共享工具。2.0版本集合了“查询行情交易、发布交易信息、备份交易数据、展示企业形象、行业交友交流”五大核心功能。快请点击“阅读原文”体验吧!
点亮“赞+在看+分享”,为鸭价上涨助力加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新禽况
本文由新禽况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2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