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谁在左右国鸡的审美和市场需求?

评论丨谁在左右国鸡的审美和市场需求?

生产和销售,是国鸡的两端。不管养鸡养得如何,追根究底还是要卖出去,但卖出去是谁说了算呢?国鸡的审美和市场需求,是谁的需求?

我们很多时候,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市场的需求,是消费者的需求。诚然,这有一部分是消费者的需求,但为什么,当快大鸡的肉质越来越不受欢迎,之前的育种方向却是快大,这个信息的不对称,难道只是市场消息的延迟?

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是消费者影响生产者,还是生产者改变消费者习惯?


养鸡市场的信息链

有意思的是,养殖行业其实很封闭,养殖户只需要养好鸡,自然有人来收购。收购的人带来了市场消息,“什么样的鸡容易卖出去,什么样的鸡价格高……”养殖户根据这个消息,改变饲养的品种和天龄。

这种养殖-运输-销售环节的分化,在活禽时代是非常有用的模式,它将农贸市场的需求,通过鸡贩、鸡中传达给养殖户,养殖户又将这些需求传达给鸡苗商,最终汇总到育种场。这个环节,大致的信息链是:农贸市场/屠宰厂—鸡贩—养殖户—鸡苗商—孵化场—育种场。

但这条信息链太过于漫长。

要知道,信息在传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所失真和加工,信息链越长,信息失真越多,以至于信息不一定来的准确。更何况,信息源头农贸市场/屠宰厂的需求,不一定完全就是消费者的需求。

湖南湘佳牧业副总裁何业春曾接受新牧网采访时表示,养鸡对外销售主要依赖渠道商(批发市场、鸡贩、屠宰厂等)。一些“市场需求”,很多来自于渠道商所表述的需求,追求的是眼前、短期的效益,如肉杂鸡对慢速型优质黄麻羽鸡的冲击。

由此也导致了一些养殖、育种方向与消费者需求方向的差异。如曾经的土1,慢慢变成土2、土3,清远鸡也有了2号苗,3号苗,胡须鸡从3斤体重变成3斤5两以上。有些品种为了追求快大,原先的小体型基本都没有了。

随着生鲜上市的推进,养殖一体化成为趋势,信息链大大缩短,变成了“企业(育种、养殖、屠宰、运输一体化)—商超—消费者”。国鸡企业与商超的合作,可以拿到第一手的额消费者购买数据,也可以直接市场调研,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效率提高,信息失真减少到最小。

新禽况做过多次珠三角消费市场调研发现,肉质风味依旧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价格才是其次。但渠道上的鱼目混珠,加大了消费者对优质鸡的辨识难度,因此一些国鸡独有的特征和品牌在生鲜鸡时代更为突出。



相互影响的市场

由于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无缝对接,两者市场需求也在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消费者表达了“物美价廉”、“安全健康”、“美味”的需求,生产端也在传达着“品牌效益”、“一分钱一分货”、“国鸡优质”等信息。

信息的交流,本质上就是相互沟通影响的过程。但这方面,由于国鸡企业在终端上的“乏力”,缺乏重量级的餐饮集团、行业平台、机构的有力宣传和发声,信息的交流,基本处于消费端影响生产端的局面,生产端能影响消费端的观念和思维难度很高。

这导致了一些问题,如消费端对“土”的执着,又缺乏相应的标准,行业的规范和引导,导致了一些浑水摸鱼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扰乱市场规律。这次315的曝光,损害最大的还是行业企业,毕竟顾客是上帝,消费者是有豁免权的。

消费端需要引导,信息的交流是双向的,而不应当是单向被动的接受市场信息。白羽肉鸡这方面做得很成功,麦当劳和肯德基之所以能这么强势,并不只在于迎合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消费需求,“我即是潮流。”

那么,国鸡企业该怎么做?行业内企业做过市场调研的很多,但如何影响市场的寥寥无几,话语权太弱。即便是最大的几家国鸡企业,在消费端的影响力甚至还不如一些连锁餐厅,甚至网红。

消费端的乏力和信息交流的不对称,将是影响国鸡未来发展的一个潜在危险。而一旦做好,又将是国鸡产业的重量级砝码。

小禽人

 

这个夏天,新牧网新禽况将在京津冀展开市场调研活动,了解北方核心区消费者对鸡肉的需求,掌握第一手消费资料,顺便宣传国鸡概念。期待您的加入哦~

评论丨谁在左右国鸡的审美和市场需求?

【国鸡产业白皮书】目前已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部关于国鸡产业深度行业报告。内容涵盖国鸡产业数据、格局、品种调研、产业趋势、消费趋势,是一本关于国鸡的百科全书。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新禽况

本文由新禽况综合报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munet.com/2019/1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新禽况的头像新禽况编辑部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